江山文學網(wǎng)-原創(chuàng)小說-優(yōu)秀文學
當前位置:江山文學網(wǎng)首頁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根與魂】【流年】村塾(散文)

精品 【江山·根與魂】【流年】村塾(散文)


作者:秀針河 秀才,1772.04 游戲積分:0 防御:破壞: 閱讀:467發(fā)表時間:2024-07-20 23:08:10
摘要:本文介紹了當年村里私塾的教學內容和學習方法。


   我的家族歷代以教書為業(yè),從高祖開始,哪一代人都有以教書為職業(yè)的老師。
   據(jù)家族傳說,我的家族原來住在另一個村莊,我的天祖,就是我高祖的父親是家中長子,婚后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后來他父親娶了一位后娘,兩口子在家里受后娘的氣,他看無法生活,就帶著太太搬了出來,搬到我們家族現(xiàn)在居住的常各莊。
   過去若想去一個陌生的村莊安家落戶,都要找靠山,以免挨欺負。常各莊是天祖的外公家,所以才來這里謀生。據(jù)家族傳說,老祖宗擔著一副擔子來到常各莊,擔子的一頭是鍋碗瓢盆,另一頭是幾件爛衣服和一架紡車。來到常各莊后,老祖宗靠著給人扛活為生,盡管有外公家族庇護,在村里依然要低三下四,處處都要讓人三分。老祖宗生了一兒一女,兒子就是我的高祖。為了提高在村中的地位,老祖宗省吃儉用供兒子讀書,若是兒子能考上一官半職,在村里的威望就會提高。
   “理想很豐滿,現(xiàn)實卻很骨感”,一個從未有過讀書人的家庭,貿(mào)然讓子弟去讀書,想要科考揚名哪有那么容易。高祖考來考去,連個秀才也沒考上,白讀了半輩子書。功名考取不上,也不能浪費了肚子里的墨水,高祖就在村里教“私塾”,在村里上年齡人的口中,高祖是“老傅先生”。
   我曾祖這一代兄弟四人,長兄年輕早逝,二弟就是我的曾祖。高祖依然秉承家中愿景,讓幾個兒子讀書。其中成績最好的是我的曾祖父,年輕時就考取了秀才,算是正式入癢讀書了。無奈晚清在這期間取消了科舉考試,曾祖父只好走家族的老路,去當教書先生。不過因為曾祖父有秀才的“功名”,曾出了兩位同榜進士的廣林木村張家請他去教“專館”,專館就是只教本家的孩子們讀書。
   我們常家莊私塾的教鞭由我六太爺(其實是我曾祖父的四弟,不知為什么要叫六太爺)繼承下來,就是后來村里稱呼的“小傅先生”。
   我們村被附近村莊譽為“文化村”,緣由是我們村除去智障的人,幾乎沒有文盲,都得益于我們傅家的“老傅先生”和“小傅先生”。村里的老年人都在“小傅先生”的私塾里讀過書,幾個年齡更大的老人,甚至在“老傅先生”的私塾里讀過書。
   小時候,我聽說過很多在私塾里上學的閑聞趣事,大多都是有關六太爺“小傅先生”的。
  
   二
   那時候去私塾讀書,并不和現(xiàn)在一樣,除去星期六、星期天和寒暑假,一年到頭要整天上課。農(nóng)耕社會的春、夏、秋三季,不管是老師還是學生,都要在地里忙農(nóng)活,只有到了冬天農(nóng)閑,私塾才開始上課。一個學期的時間是三個月,名為“冬仨月”。上課也不和現(xiàn)在一樣,每節(jié)課四十五分鐘,中間休息十五分鐘。那時候上課一天到晚是連續(xù)的,去廁所都要領“恭牌”?,F(xiàn)在有些工廠讓工人去廁所領牌,大概就是和當年私塾學的。私塾上課從早晨進去,中午回家吃飯,下午繼續(xù)上課,吃完晚飯,還要上夜課。那時候沒有電燈照明,晚上上課學生們每人從家里端來一盞小油燈,在如豆的燈火下讀書學習。
   學生們結業(yè)的時間(那時沒有畢業(yè)一說),聰明一點的兩個“冬仨月”,笨點的三個“冬仨月”,就基本可以學成。
   剛入學的學生所學第一本書是《百家姓》,第二本書是《三字經(jīng)》,第三本書是《千字文》,第四本書是《四衍雜字》,把這四本書學完了,如果不準備去考取功名,這一生的學習任務就結束了。
   私塾先生第一種授課方式是讓學生們背書。開始由先生領著大家朗讀,熟悉后讓學生們自己去背誦,從頭至尾,要一個字不差地背誦下來。于是課堂上滿是:“趙錢孫李,周吳鄭王,馮陳褚衛(wèi),蔣沈韓楊……”的高聲誦讀聲,村民們形容私塾課堂像“蛤蟆吵坑一般”。
   私塾的第二種教課內容是“寫大仿”,就是學寫毛筆字。那時候沒有如今印刷好的九宮格練字紙,都是自己去買廉價的毛邊紙,然后疊成九宮格形狀,在疊痕里寫字。為了不浪費紙張,在每個九宮格寫上大楷字,大楷字之間串上小楷字。把背誦下來的課文都要抄寫在紙上。
   私塾的第三項教學是“打算盤”,相當于如今小學數(shù)學的四則運算。上珠算課的時候,學生們每人一把算盤,先生首先教會打算盤的手勢:用左手打不行,右手的三個指頭中指在上,拇指和食指在下,用正確的姿勢練習撥拉算盤珠。除了練習手指上的功夫,學珠算也依靠“背誦”。打珠算加減乘除都有口訣,學生們邊練習扒拉算盤邊背口訣,什么“二上二,二上三下五去二”等等。打珠算的口訣總稱“小六九”,把小六九口訣牢記心中,珠算基本也就學會了。
   經(jīng)過兩個或者三個“冬仨月”的學習,認識三千左右漢字,能讀會寫,能用算盤進行四則運算,學生讀私塾就可以結業(yè)了。
   在農(nóng)耕社會,學會了以上知識,在村里就成了“文化人”。當年農(nóng)民種地,主要依靠經(jīng)驗代代相傳。以前農(nóng)村流傳著很多諺語,如“谷雨前后,種瓜點豆”、“千年萬年,立夏刨田”等等,靠著這些諺語就能把地種好,有沒有文化都無所謂。當然,學好文化還是有用的,農(nóng)村人也要去集市交易,也要婚喪嫁娶,也要與親朋往來,這種時候就會顯示出認字的好處。農(nóng)閑時有很多村民去經(jīng)商,離不開記賬、算賬,商業(yè)干大了開起店鋪,當上“掌柜的”自然更要“識文斷字”了。
   實際上直到今天,一些體力勞動者,私塾所教的知識也夠用了,再加上會用電腦、手機,足可以在社會上闖蕩謀生。
  
   三
   私塾先生教學生,對課文內容是從不講解的,只有準備考取功名的學生,先生到后來才會“開講”。準備考取功名的學生同樣要學好前文所說的幾門“啟蒙課”,這幾門功課學完后再接著學習“四書五經(jīng)”。學習四書五經(jīng)開始也是背誦,直到把四書五經(jīng)背得滾瓜爛熟,先生才會“開講”。開講是很隆重的事,那些請先生教“專館”的大戶人家,在先生開講前要準備盛大的“謝師宴”,遍請賓朋陪待先生。
   村里的私塾老師不講解課文內容,全靠學生自己去“悟”。解析人的記憶有一種說法,刺激越深,記憶得越牢。大家可以回想一下,兒時所記憶的都是當時對自己刺激非常深的東西。
   《百家姓》沒有什么內容,只供學生們認字,《三字經(jīng)》和《千字文》就包含很多內容了。
   《三字經(jīng)》的首句是“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茍不教,性乃遷。……”首先言明了教育的重要性,后面是舉實例?!度纸?jīng)》主要講述做人的道德規(guī)范以及家庭倫理教育、學習的重要性等等,除了讓學生們認生字,《三字經(jīng)》具有德育功能,是封建時代的思政課本。
   《千字文》的開篇是“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張。寒來暑往,秋收冬藏。閏余成歲,律呂調陽?!薄肚ё治摹分v的是自然知識和歷史知識,悟通之后可以對生物、自然、歷史都有所了解,相當于現(xiàn)在小學的科學、歷史課本。先生不講解內容,學生們未必能夠全部悟出來。小時候,聽幾位老人抬杠,千字文中“果珍李柰”的“柰”字如何解釋,抬來抬去也沒有什么結果。殊不知“奈子”是南方的一種水果,北方人當年沒見過,所以悟不出“柰”字的字意。
   《四衍雜字》都是生活中常見的物品與活動,各地版本有所不同,大部分適用于本地。如:“鹽魚米谷,香油紙燭。千萬十百。早行夜宿?!钡鹊?。學會了《四衍雜字》,對日常生活非常有用。
   在私塾學完以上幾本書,除去認字,幾乎把封建社會做人的道理和技能理論都學到了。“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等等,封建社會的人生觀深深扎在學生們心里。
  
   四
   中國自古有尊師重教的傳統(tǒng),有“師徒如父子”的說法,所以先生對學生猶如父親對兒子的管教一樣,可以對學生進行“體罰”?,F(xiàn)在時有新聞報道,某老師毆打學生,把學生打壞了,老師不但要承擔醫(yī)藥費,最后還會被學校開除,情節(jié)嚴重的還要承擔法律責任。
   私塾先生打學生不會把人打壞,因為不可任意拳打腳踢,懲罰學生有專門用具——戒尺。戒尺是一塊一尺左右的長條木板。這條木板可大有來頭,是先師孔老夫子傳下來的,平時供奉在孔老夫子的畫像前,上課時先生才會拿到課堂。戒尺不但可以打普通學生,連皇帝的兒孫們都可以打,因為孔老夫子的封號是“大成至圣先師”,地位和當朝皇帝平起平坐,所以他傳下來的戒尺也可以打皇子皇孫。
   先生用戒尺打學生也有一定規(guī)范,不能渾身上下想打哪兒打哪兒,只能打學生的手心,而且提前要告訴學生懲罰打幾下。村里老人經(jīng)常笑著回憶六太爺打人時的情景:“猴崽子(這是六太爺罵學生常掛在嘴邊的話),過來,打手心十下!”
   學生走到先生跟前,先生抓住學生的一只手,把手指朝后背過去,用戒尺打手心。估計打得并不十分疼痛,有的學生邊挨打還邊發(fā)笑。
   雖說講究尊師重教,但是老師和學生之間總會有矛盾,就和父子之間一樣。學生們必定都是孩子,背誦課文時的嘈雜之中有些學生就會故意跑調:“趙錢孫李,先生沒起,周吳鄭王,先生上床(我們那里睡覺的地方稱為‘炕’,只有死后躺的木板才稱為‘床’),馮陳褚衛(wèi),先生蓋被(指蒙尸被),蔣沈韓楊,先生發(fā)喪……”
   民間也流傳很多調侃老師的小故事,例如一對雙胞胎上學,先生想討家長便宜,就讓孩子們回家問媽媽“你們倆哪個是先生的?”女家長非常機智,她讓孩子對先生說:“先生先死,先死先生,死先生?!卑严壬o罵了。
   還有一個笑話,一位學生的母親年輕漂亮,先生總讓學生回家問媽媽:“你媽想我了嗎?”孩子回家把先生的話學說,父親母親十分生氣,他們想出了一個懲治先生的辦法。有一天媽媽讓孩子對先生說:“我媽說想你了,今天我爸出門,我媽讓你晚上去?!毕壬牶笮老踩艨?,晚上來到這戶人家,和女主人還沒說上幾句話,院外傳來敲門聲,是男主人回來了。先生和女主人都著了慌,女人對先生說:“西屋里有石磨,你進去裝驢拉磨吧?!毕壬鷽]辦法只好去西屋拉磨,女人把玉米粒堆到磨盤上才去開院門。男人進來后問女人:“西屋里推磨怎么不點燈?”女人說:“這頭該死的驢,有了亮光它就停下來不走?!蹦腥苏f:“這頭該死的驢是想挨打了。”說著抄起笤帚疙瘩進了西屋,狠狠抽打了拉磨的先生幾下。兩口子在外間屋有說有笑吃飯喝酒,先生滿頭大汗在西屋拉磨,實在太累了想歇一下,剛停下來就會挨上幾笤帚疙瘩。直到兩口子去東屋睡覺,先生才悄悄溜了出來。過了幾天,這個學生又對先生說:“我媽想你了?!毕壬f:“快拉倒吧,你們家大概玉米面吃完該推磨了?!?br />   村里老人說這些笑話,并不是對先生有多么怨恨,而是對少年時代的一種美好回憶。如同我們今天和發(fā)小回憶當年,哪怕是和發(fā)小動手打架的事,回憶起來也全是溫馨。
   老人們提起當年的先生,最多的情感是欽佩,因為當年去私塾上學是免費的??桌戏蜃恿鱾飨聛?,老師的工資名為“束脩”,就是一束干肉。六太爺教私塾的年代,不用說干肉,普通村民連鮮肉一年到頭都吃不上幾口,教私塾幾乎完全是盡義務。
   每年秋收過后,六太爺就會去村里有孩子的人家動員:“冬天沒啥事,讓孩子去念書吧,免得長大當睜眼瞎?!?br />   我們祖上在村里又當私塾先生,又是給人免費看病,村民們承情不過,有時就給送些東西。那個時代普遍貧困,送一捆柴禾或者幾棵白菜,絕沒有送錢的,不過是在村里混個好人緣而已。
   遇到特別貧困人家,先生甚至要搭些東西。我們村有個名叫吳紹全的人,小時候他奶奶和母親都去世了,祖孫三代三個光棍過日子,他父親又不務正業(yè)。吳紹全特別聰明,深得六太爺喜愛,他爺爺和父親不讓他上學,六太爺硬是把他拉到學校。上課的時候,他爺爺找到學校,讓吳紹全回去“打香油”——水缸里沒水了,他爺爺把水諷稱為香油,讓他回去擔水。六太爺說:“一會我去給你擔水行不行?別耽誤了孩子學習?!彼易鲲垱]了燒柴,他爺爺又來找吳紹全,讓他去地里拾柴禾。六太爺說:“去我家里背柴禾吧,別耽誤了孩子學習。”
   日本侵華時期,這位吳紹全在東北開大煙館發(fā)了財,衣錦還鄉(xiāng),在村里又蓋房子又是購置田地。村里人都說,沒有六太爺就沒有吳紹全的今天,他一定會去“謝師”,六太爺深以為然。他換上一身干凈衣服,坐在家里等待當年的學生前來拜謝。左等不來右等不來,吳紹全忙完自己的事,直到離開村子也沒有去看當年的先生一眼。六太爺悲憤交加,再加上自己的兒子被日本鬼子殺害,竟然臥床不起,一命嗚呼!
   村里人后來評論,六太爺是被忘恩負義的吳紹全活活氣死的!
  
   五
   民國建立之后,國民教育也進行了改革,很多地方出現(xiàn)了新式學校。我們村幾戶有錢人家也商量建立新式學校。他們說六太爺穿著破衣爛褲,身上補丁摞補丁,沒有一點先生的風度,教給孩子們一些陳谷子爛芝麻,跟不上時代潮流。最后把六太爺?shù)乃桔油5?,從外面請來一位“新式”老師。?jù)說這位老師是曾在國外留學的“海歸”,他穿西服扎領帶,腳蹬锃亮皮鞋。

共 6041 字 2 頁 首頁12
轉到
【編者按】村塾就是舊時農(nóng)村的私塾,類似于現(xiàn)在的農(nóng)村學校,它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承擔著開啟民智的作用。本文講述的就是作者先祖和村塾的一些舊事。作者天祖落戶于常各莊——天祖的外公家,從此開始了自己家族的繁衍生息,因為是外姓,天祖立志要讓后代讀書識字,提升自己的威望。高祖是他們家族第一個識文斷字的人,他后來做了村塾先生,他的兒子又繼承他的衣缽,被村民尊稱“小傅先生”。村塾里常教的是《百家姓》《三字經(jīng)》《千字文》和《四衍雜字》以及珠算、毛筆字等,如果不為考取功名,這些知識已經(jīng)可以滿足一個普通人的日常之需。村塾屬于公益性質,除了有條件的家庭給先生送上一點“束脩”外,先生基本不收取費用。到了民國時期,新式教育開始走進農(nóng)村,村塾漸漸沒落,但村塾在歷史上的作用無法被替代和抹去,就像小傅先生的逸聞趣事被村民津津樂道的背后,是村民對他的喜愛和尊敬。散文聚焦村塾,為讀者打開了一扇厚重的人文之窗,新鮮有趣又生動,語言樸素流暢,佳作,編者力薦賞閱。【編輯:閑云落雪】【江山編輯部?精品推薦202407210017】

大家來說說

用戶名:  密碼:  
1 樓        文友:閑云落雪        2024-07-20 23:11:34
  這是一段很有意義有價值的文字,透過文字,讓那段遠去的跟村塾有關的歷史又重現(xiàn)讀者眼前。慚愧的是,對于先人開蒙的這幾本書,現(xiàn)代人已經(jīng)很少有人能掌握了。
   感謝分享佳作,期待更多精彩。
閑云落雪
2 樓        文友:秀針河        2024-07-21 09:53:04
  感謝閑云落雪老師的編輯和點評。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啟蒙教育不過是其中的一個點滴,各個時代有所不同,各個地區(qū)也有所不同。拙作介紹的不過是先祖的一些閑聞趣事,算是對當年啟蒙教育的一點留痕吧。再次感謝!暑氣正濃,望老師保重身體,祝夏日安好!
3 樓        文友:紛飛的雪        2024-07-21 21:37:58
  品文品人、傾聽傾訴,流動的日子多一絲牽掛和思念。
   靈魂對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時光變得更豐盈和飽滿。
   善待別人的文字,用心品讀,認真品評,是品格和品位的彰顯!
   我們用真誠和溫暖編織起快樂舒心、優(yōu)雅美麗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學社團精華典藏!
   感謝賜稿流年,期待再次來稿,順祝創(chuàng)作愉快!
只是女子,侍奉文字。
共 3 條 1 頁 首頁1
轉到
分享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