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荷·獎】古黟拾光(散文)
“三十六峰高插天,瑤臺瓊宇貯神仙。”“仙人煉玉處,羽化留馀蹤?!薄盁挼さ弁L在,搗藥仙歸臼已閑。”從這些描寫黃山的古詩可見在古人心目中,黃山真是仙居處。
當我打開地圖,尋找到黃山的所在,發(fā)現(xiàn)黃山之南的黟縣竟然真的有仙人的足跡。你看黟縣盆地的形狀,分明是一個巨大的腳印。這是哪位仙人從黃山峰巔下來,一腳留下的?難怪黟縣這里讓人覺得是仙氣飄飄的。
黟縣,皖南山區(qū)的一個兩千多年歷史的古縣,它群山環(huán)繞,田疇沃野,溪河縱橫,它人文翡翠,鐘靈毓秀。黟縣盆地像是一個聚寶盆,盛載了風光旖旎的田園景致,容納了眾多古樸的徽派古村落,它就像慈祥的母親一樣,撫育了無數(shù)的徽州人家,讓它自己的底蘊是如此的深厚。黟縣盆地四周的山嶺,仿若一個過濾器,讓這里免受了許多外界風雨的沖擊,使這里的古風古韻和古村落得到了有效地保護而留存至今。
說到黟縣的古村落,絕大部分人會想到宏村、西梯,所以專程去游覽這兩村的人趨之若鶩。但是,如果來到黟縣,僅僅是這樣,那就太小看了黟縣盆地的涵量,太低估了這片土地孕育傳奇與經(jīng)典的能力。
其實,有許多的名門望族在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有許多的家族在這里建功立業(yè),他們借助這片土地本身所蘊含的能量,創(chuàng)建了一個個曾經(jīng)輝煌的古村落,比如關(guān)麓、赤嶺、古筑和古黃村等。當我游訪這些古村落時,我覺得自己就像是位好奇的淘寶者,探尋這些古老村莊里珍藏的古董寶貝,撿拾那些落在老巷里、染在粉墻上、縈繞在古宅中的舊時光。
當我們翻越山路崎嶇的西武嶺進入黟縣盆地的時候,友善的黟縣人用一個山嶺上的觀景臺歡迎我們遠道而來,讓我們能以一個開闊的視野,打量黟縣盆地西部的一片片田疇和一座座村落,把這里的秀麗風光烙印在我們的第一印象里。這種落落大方地敞亮著讓人觀賞,顯然包含了自信。
那天,秋陽正好,但盆地中因彌漫著濕潤土地蒸發(fā)的氤氳而薄霧輕籠。我站在觀景平臺上,瞭望黟西這里,蒼翠、綿延的山嶺環(huán)繞著相當平曠的田地。田地里的稻穗,有的已經(jīng)換上了金黃的外衣,有的還眷戀著那份夏綠,所以一眼望去,青綠與金黃相互拼湊著唯美的畫板。一座座古村落,一組組古建筑,它們粉墻黛瓦,翹角飛檐,像一團團重墨點綴在黟縣這唯美的畫板上。其中關(guān)麓、赤嶺、古筑和古黃這四個村莊,分居在那條發(fā)端于西武嶺的武陵溪兩側(cè),像是系在彎彎曲曲的武陵溪這根繩索上的風鈴,清脆、悅耳、悠揚地響徹在黟縣盆地這塊寶地上,響亮在時代變遷的風聲雨聲中。
古時,本地流傳著一段順口溜:“金黃村,銀古筑,鐵赤嶺,銅官路”。這應(yīng)該是當時這四個相鄰村落發(fā)展狀況的對比,其中“官路”是關(guān)麓村的別名。
我迫不及待地投入到這片古韻悠悠的土地上,撿拾的腳步從西武嶺下來,順道就先進了關(guān)麓村。關(guān)麓村地處武亭山麓和西武嶺的山腳下,一邊是山嶺環(huán)抱,一邊有稻田簇擁,荷池里一頂頂蓬傘在微風中搖曳著迎接客人們的到來。
一條源自村南武亭山麓的溪流穿過村子,人們稱它為武水。武水潺潺涓涓地在關(guān)麓村村舍前流過,悠然自在地流入恰如一彎月兒的月湖。這武水不僅潺潺涓涓,還將稻田與村舍分開,像是太極圖的陰陽分割線,一陰一陽,一邊是清新自然,一邊是深厚淳樸。
關(guān)麓村建村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是以汪姓為主的村落。據(jù)《官路汪氏族譜》記載:關(guān)麓始祖系越國公汪華第七子汪爽的后裔汪振美。至清初,關(guān)麓還只是一個普通的村落。可在清乾隆時期,有個叫汪昭敩的村人,生了八個兒子,他們依靠外出經(jīng)商,逐漸發(fā)達為“關(guān)麓八家”。
“關(guān)麓八家”的房舍相依相連,各自雖然相對獨立,往往都有各自的主屋、附房、門樓、庭院,甚至書堂等,但彼此又有小門相通,渾然一體。每一家的門樓、門罩都有精美的磚雕,但不繁復,可屋內(nèi)的木雕卻精美與繁復,雕窗漏格,精工細刻,讓人眼花繚亂。各家的正堂上都掛著匾額,如“春滿庭”“瑞靄庭”“吾愛吾廬”等,這就是宅名吧,多么富有文化韻味。
關(guān)麓人經(jīng)商不忘子孫教育,亦商亦儒,僅“八大家”中就有多處私塾相關(guān)建筑,如“臨溪書屋”“安雅書屋”“雙桂書屋”“小書齋”等。
站在溪對岸的田埂上,欣賞這些古建筑,它們古樸典雅,井然有序,一派寧靜祥和。它們不僅粉墻黛瓦,翹角飛檐,而且它們的門樓、門罩和馬頭墻的檐角等,高低錯落,層層疊疊,極為美觀,我喜歡用相機撿拾這樣的層次美。其實我后來發(fā)現(xiàn),黟縣這里的古建筑,許多都是這樣的,這是建房時刻意營造出的錯落層疊之韻律美吧。
關(guān)麓村這村名我喜歡,關(guān)麓村村民的熱情好客我更喜歡。在村子里遇見幾位村民,不是熱情給我們指路,就是親切地給我們介紹這些古宅的歷史,或者讓我們進家里觀看屋內(nèi)精美的雕飾。
當然,“關(guān)麓八家”的發(fā)家史,不僅是關(guān)麓村人值得炫耀的佳話,而且也能給人以啟示。經(jīng)商致富的背后,是辛勤的汗水和聰明才智。
赤嶺村與關(guān)麓村都在武陵溪南側(cè),它們之間的直線距離兩公里左右。赤嶺村曾經(jīng)也叫“陶村”,因為陶姓人家較早來此定居。
李白在《小桃源》中贊嘆道:“黟縣小桃源,煙霞百里間。地多靈草木,人尚古衣冠?!彪y道這里真的是一塊桃源地?陶村的陶,是不是陶淵明的陶?
我是江西人,如果真有桃花源,我寧愿相信這個桃花源就在陶淵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廬山腳下。但是,黟縣這里的山水,這里的田園,這里的阡陌交通,這里的純樸民風,讓我相信這里也是一處完全值得稱為“桃花源”的地方。
我走進赤嶺村撿拾這里的舊時光,確認了陶村的陶就是陶淵明的陶,這里生活的陶姓人家真的是陶淵明的后裔。據(jù)赤嶺村的《陶氏宗譜》記載,他們尊陶淵明為五世祖,而六世祖就是陶淵明的二兒子陶俟,他們的始祖則是陶淵明的二十九世孫陶庚四。說是這陶庚四“同胞六而行四,稟性迥異,只知讀書好道,時因元季兵亂出游于外,遍覽山水,賞心悅目,或吟或詠,怡然自樂,只黟南淋瀝,見其山川奇勝,風俗淳美,愛之因家焉?!比绱丝磥恚鄮X村陶氏的始祖與他們的先人五柳先生性情多有相似之處,這應(yīng)該就是家族遺傳基因的貢獻。
現(xiàn)在的赤嶺村是多姓氏居住的地方,但仍然保存有陶氏宗祠、陶氏墓塋、陶家亭等遺址。各姓氏在村子里留下來的百余棟明清古建筑,古樸典雅,粉黛如畫,古韻生香。
我覺得赤嶺村陶氏在此安居的現(xiàn)實,明明就是給黟縣盆地作了一個注記,此地也許不是陶淵明的桃花源,但就是桃花源般的家園,而且是仙氣飄飄的世外桃源。如此我來到古老的黟縣,應(yīng)該也是來到了一處桃花源,尋訪到了一個心靈深處追求與向往的那人人安居樂業(yè)、長幼寧靜和諧、生活恬淡清悠的地方,我像撿了塊寶一樣把它懷揣在心里。
那天在赤嶺村村中央的過道涼亭下,五六個村民坐在亭下閑聊。這涼亭被賦予“議事亭”,村里的大小議事就在這悠閑的情景中談定?我走累了,跟他們一樣坐在長條凳上,加入到他們的閑聊中。他們的熱情、友好,讓我很快融入其中,好像我也是這田園山居中的人了,好像我也過上了這清悠、寧靜、恬淡的生活。
從赤嶺村往北又約兩公里,跨過水韻潺潺的武陵溪,就來到了溪畔的古筑村。
古筑村確實古老,說是也有千年歷史,還曾經(jīng)特別輝煌。這是個更多姓氏聚居的村落,因為這里歷史上是黟縣西南的行政和商業(yè)中心,現(xiàn)代還曾是西武鄉(xiāng)政府所在地。
村里的那條古街,現(xiàn)在看起來,有點狹窄,有點冷清,它靜謐幽深,我覺得從古街的石板路一直走下去,能夠走到它那曾經(jīng)輝煌的年代。曾經(jīng),這里不僅有百貨店、南雜店、布匹店、飯店、屠宰鋪等,還有藥材、煙絲、制傘、縫紉、木竹加工、油漆等店鋪,不好說商賈云集,但也是車水馬龍,繁華熱鬧。
古筑村現(xiàn)存的明清時期古祠堂、古民宅,也是密集成片,它們都有簡樸的門罩,粉墻上都熏染了歲月與風雨的水墨斑痕。村巷錯綜復雜,曲徑通幽,狹窄的巷道幽幽邃邃,走在村中就像是陷落在一座彌漫著黯幽氛圍的古迷宮當中,讓人不敢在里面慢騰騰地找尋。撫摸那斑斑駁駁的墻,似乎輕觸到了老屋那根滄桑的神經(jīng),讓人能夠立刻感受到它們深藏的悠悠古韻。
從規(guī)模上看,古筑村是這四個村中最大的。而從形狀上看,古筑村挺像是一條從武陵溪水面奮力躍起的鰲魚,它上方的水塘仿佛就是那扇龍門。古筑村這條在黟縣盆地的綠波之中遨游的鰲魚,好像仍然懷著向上的精神與力量。
最后我們從古筑村往西,就來到了被譽為“金黃村”的古黃村。
古黃村,曾經(jīng)是古黟的邊防要塞。在明清兩代,由于其經(jīng)濟文化的發(fā)達昌盛,古黃村享有黟縣“西城”的美名,故而它在這四個村落中被賜予“金字招牌”。那么,這里又能讓我們撿拾到哪些寶貝呢?
來到古黃村,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村口的文昌閣,它三層的飛檐層層疊高,如大鳥展翅高飛;它閣頂豎著的筆鋒,是村子耕讀傳家、文風昌盛的象征。文昌閣旁邊有涵遠樓,一座門樓,是古時村民通往大千世界之門??邕M涵遠樓,往村里走去,這里有六十多棟明清古民居,其中篆刻“黟山派”開宗大師黃士陵的故居就有兩棟。
古黃村的古民居,自然也是徽派風格,也是那種粉墻斑駁,翹角飛檐,除了黃士陵故居,還有大夫第等。它們的門樓、門罩都有雕刻精美的磚雕,有很多是人物故事,甚至磚雕上雕刻的就是古代村落圖,當然,通常的花草寶瓶、珍禽瑞獸、福祿壽和各種云紋等也在磚雕中呈現(xiàn)。這些門樓、門罩的雕飾雖然精美,但都不繁復,點到為止,不事奢華。相比而言,室內(nèi)的木雕不僅精美,而且要繁復許多,要精美許多。有的民居內(nèi)的木材還是名貴的黃花梨,看上去像是新居。外表精而簡,內(nèi)在豐且貴,這大概也是這里人的性格。這里出過不少古代官員,如北宋村人黃葆光官至侍御史;清朝黃元治曾任云南徵江知府,擅長書法,現(xiàn)故宮博物館仍有其部分藏品。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這里曾經(jīng)有“黃村八景”,如芳亭攬秀、古寺夕陽、霞塢橫云等,如今不知道還有多少能在現(xiàn)實中觀得?不過,行走在古黃村的那條通貫村子南北的主巷中,它曲折延伸,兩側(cè)房舍的墻檐錯落層疊,鱗次櫛比,也是相當美觀的景致。這條主巷足有三米寬,其中路中間的石板路有一米五寬,兩側(cè)鋪的是鵝卵石,墻根下還有小小的排水溝,暗處的墻腳和鵝卵石上長著青苔。
走在古黃村,遇見多位村民,他們都善良好客。當詢問是否可以進屋瞧瞧他們的房宅時,可以感受到他們是發(fā)自內(nèi)心地歡迎你的到來。我愛人也姓黃,我跟他們開玩笑說帶她回娘家來了,他們有的還真的問是誰家的閨女?做這個自然環(huán)境優(yōu)美、人文氛圍和諧、村風民風淳美山村人家的女婿,是不是一件美事?
做不了這里的女婿,那就干脆買下這里的古民居,把這里作為一個新家。主巷上黃士陵故居附近的一棟古民居,就被一戶大城市里的人家購買了。恰好那天四十歲左右的女主人帶著十幾歲的兒子在這里休假,瞧了瞧他們這鄉(xiāng)村古宅里的家,令人羨慕,再看看他們與村民和諧融洽相處的樣子,不免心生對古黃村的眷戀。
在大城市掙錢,在環(huán)境優(yōu)美的靜謐鄉(xiāng)村有家,有老宅,這曾經(jīng)是農(nóng)村外出打工人的生活現(xiàn)實,如今卻是一些大城市居民的生活追求。
古黃村,這些古樸典雅的古建筑見證了村子曾經(jīng)的輝煌,也是村子曾經(jīng)輝煌的見證,而生生息息在這里的村民,是這里民風淳樸、黃發(fā)垂髫皆怡然自樂的親歷者與傳承者。這里是不是大城市里的人追求的詩意與遠方?這里肯定是可以寄托那一份鄉(xiāng)愁的。
“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毙凶咴陉P(guān)麓、赤嶺、古筑、古黃,山嶺是它們公共的畫屏,武陵溪是它們共享的清流,粉墻斑駁、翹角飛檐、民風淳樸是它們共同的特征,它們都“青山綠水引詩賦,墨瓦白墻牽畫魂”,它們還有一個共同的稱謂“中國傳統(tǒng)村落”。如今它們?nèi)匀灰宰约邯毺氐奈幕瘍?nèi)在而熠熠生輝,像是黟縣盆地這塊畫板上的四滴濃墨,也像是四朵古梅綻放在黟縣盆地這幅古畫上。
其實,這四個古村落,只是黟縣盆地眾多村落的縮影。來到黟縣游訪古村落,撿拾這里的舊時光,恍若進行了一次時空的穿越。穿越回來后,我對“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希。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的田園生活,更加地向往與渴望。是不是我也可以在這樣的地方“閉戶著書多歲月,種松皆老作龍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