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韻】大別山水常新美 深澗鶯啼報春曉(賞析) ——評吳傳兵先生散文集《鄉(xiāng)村煙火味》
《鄉(xiāng)村煙火味》是岳西籍著名作家吳傳兵先生的一本散文集,收錄了五十九篇散文。同步文友對于傳兵先生是非常的熟知,因此我不必做過多地介紹。在這本散文集中,作者以厚重飽滿的筆墨細膩勾勒了家鄉(xiāng)岳西的山水勝景和鄉(xiāng)村煙火,篇篇精彩,字里行間皆浸染著先生對家鄉(xiāng)山川風物的熱愛和對鄉(xiāng)村田園文明的眷戀之情,是非常值得一讀的絕妙佳文。在此我就和朋友們一起分享一下自己閱讀傳兵先生散文集時的一些體會和感想。
首先從我讀完全書后對先生的印象說起。在我的感覺里,傳兵先生是一個動靜相兼的人。傳兵先生熱愛生活,興趣廣泛。據勁松先生描述,傳兵先生善飲,酒量洪如海碗。有他在,座中必熱鬧而盡興。從前未親見到這點,10月12日中午在飛旗寨景區(qū)附近的大碗肉酒家聚餐時,雖未同桌,先生還是熱忱地到我們這一桌敬酒,觥籌交錯之間讓我真切地領略到了先生的飲者豪情。傳兵先生愛摜蛋,即使是玩樂也是一絲不茍,嚴陣以待,這恰恰能體現(xiàn)出先生的謹重和認真。先生還熱愛休閑會友,并常邀三五親朋好友飽覽山水名勝。什么請水寨、飛旗寨、雙峰寨、司空山、明堂山等,都爬過很多回。先生認為爬山一族并不以埋頭攀爬為主事,那樣就毫無意趣了,而應以邊爬邊樂為快慰。在爬山喘氣的間歇插科打諢,吟詠詩詞,在笑談中步步上升,實為人生一大快事。正因為先生是如此的熱愛生活,興趣廣泛,所以他的筆鋒之間才會有如此的萬千氣象而多姿多彩。
傳兵先生也愛靜,在靜下來的時候,能夠以敏銳的藝術觀察力去用心感受大自然的壯美,去感受萬事萬物的精妙所在。在《臨窗聽秋》一文中,先生集中闡述了自己的創(chuàng)作觀念:“每一棵樹,每一朵花,每一個果實……都是一種語言。這種語言只有心靈純凈且充滿摯愛的人才能聽懂。在我們紛繁復雜的世界中,是不缺乏美的,缺少的只是觀察和發(fā)現(xiàn)?!彼韵壬J為要保持一份平靜的心情,用心去聽,就會感覺大自然的每一種聲音都是美的,就能聽到秋日里稻禾在桿上欣喜的私語,就能感受到冬日"呼呼”的寒風里的溫暖。美原來就藏在我們疲憊的心靈之中,美就蘊含在大自然和萬事萬物之中。
正因為傳兵先生能靜下來,有這樣敏銳的藝術觀察力,所以才能在漫步吳嶺時,過濾掉塵世的浮躁和喧囂,聆聽那田疇里潺潺的水流聲,聽到禾苗拔節(jié)的聲音,聽到層層疊疊的梯田里響起的蛙聲若天籟之音;才能在攀登公界山時,覺得自己與大山間的草木山泉并無大異,甚至能傾聽到與自身高度一致的大山的一呼一吸,體察到清風中帶著雨露花香的欣悅,自己也在清風中變得通透清澈;才能在漫步響腸老街時,感受到老街在時光里的滄桑和漫長,聽到曾在歷史的光陰里邁步時那悠遠而穿透心靈的鏗鏘回響;才能在長久地審視千佛塔時感受其頑強而執(zhí)著地堅守,感受尊尊佛像注目大千世界的慈目神光,進而引發(fā)心靈上的觸動,古塔雖然無言,但并不妨礙先生去領悟其默無聲息中的微言大義,也并不妨礙先生在一層一層的塔級中最終覓得寧靜的心靈,覓得其中所蘊含的精神文化的真諦。
傳兵先生的文章有一個重要的藝術特征就是非常注重行文構思的精巧,并且充滿了深刻的哲理意味和思辨色彩。在他的眼中,在他的筆鋒之間,萬事萬物從來都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具有著非常緊密的聯(lián)系,相互包容,不可分割。看到衙前河,先生眼中絕不僅僅只有衙前河。他會想到這條河流的來龍去脈,會想到其在地理版圖上如何定位,會想到河流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在《衙前河》一文中,先生為家鄉(xiāng)的這條母親河一往情深地寫道:“這一汪河流……一路跌宕奔涌,從遠山流到岳西,從岳西流到潛山,從皖河流入長江,從長江匯入大海。于是,衙前河就成了皖水的源流,成了長江的支流,成了大海的細流……”先生靜靜地坐在衙前河畔,望著幽幽的河水,深邃的目光一直探尋到時光的深處,他看到了衙前河的日夜流淌,將“老街”流成了新城,將六家店流成了千家商場。在時間沖刷的河流里,先生看到了古寨燃起的烽火,聽到了司空山、二祖山圣地飄渺的天籟梵音。有論者誤以為先生多以正面的鋪陳來敘寫事物,實則不然。先生深諳虛實奇正之理,往往會奇峰陡筆,從側翼殺出,給人一種"鐵騎突出刀槍鳴"的感覺。在《大歇草編》中,先生描寫了很多栩栩如生的人物,活靈活現(xiàn),讓讀者身臨其境,到文章最后先生才揭示謎底,原來這些人物都是大歇村的草編藝術品,這種筆法取得了令人意想不到的藝術效果。到了彩虹瀑布因為是陰天沒見到彩虹,游人皆感遺憾,但先生卻有神來之筆,彩虹瀑布也許是給游客留下了懸念,期待他們下次再來探幽訪勝。這既是精湛的藝術展現(xiàn),也由此可見先生的通達。
此外,先生在闡發(fā)自己論點時常常獨辟蹊徑,言他人之所未言,發(fā)他人之所未發(fā)。民國時期的社交名媛陸小曼,時人評論褒貶不一,或略有微詞。在《時光短長》一文中,先生對陸小曼做了全新的解讀,他認為陸小曼“是一朵開在歷史時光中的花,把自己的生活演繹得花紅柳綠,令江南才子徐志摩為之傾倒?!备袊@徐志摩遇難后陸小曼斷絕舞場霓虹,用時光自我療傷的凄清苦痛,并嘆息她的“一生半累煙云中”。這番見地可謂獨到而新穎。先生痛惜于鄉(xiāng)土文明日漸消逝在城市現(xiàn)代文明的侵襲中,言辭間滿含惋惜,在一定程度上對城市現(xiàn)代文明做了反省和批判。并且傳兵先生絕不脫離事物空發(fā)議論,而是把議論與事物的描寫、情感抒發(fā)緊密交融。提到徐志摩對林徽因的眷戀時,把徐志摩的那種意難平表現(xiàn)得如此悱惻婉轉,字里行間浸潤著惋惜之情;在公界山上看到飄零的落葉,先生展開了充分的想象,想到風再起的時候,它會繼續(xù)凌空舞蹈、旋轉、翱翔,再次飄落,感動于“落葉即使早已逝去,也要借助風力飛舞,彰顯生命力的力量和最后的輝煌”;聽到秋日的蟬鳴,先生會察覺到蟬鳴聲中少了夏日的聒噪,多了一份從容、坦然和厚實,飽含深情地贊譽“蟬在最后的日子里竭盡全力謳歌生命中的輝煌,展示生命中的壯美。觀落葉之景,聞秋蟬之聲,又怎么能不讓人動容,怎么能不令人熱淚盈眶?因此,傳兵先生的這種行文構思方式和思辨精神是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的。
傳兵先生在語言的錘煉方面也深具造詣,他極為重視語言的把控和精準度。語言清新自然,雅俗相兼,極具張力。寫景狀物如在目前,并充滿詩情畫意。傳兵先生認為萬物都是有靈性的,應當選用最恰當貼切的詞句,綜合運用多種手法,或工筆或白描,力求生動傳神地把事物寫活,以突出萬物的靈性和神韻,從而給人以強烈的感受。先生看到的彩虹瀑布:"從蒼翠的山頂處噴薄而出,白練飛瀉,薄霧騰空,迷蒙變幻。它是那樣的桀驁不馴,目空一切,轟然而下,把一片潔白噴灑在人們面前?!蓖怀隽它S尾彩虹瀑布的磅礴氣勢。先生眼中的天峽瀑布則是"從山崖間噴涌而出,石壁上就如掛上了一塊塊銀珠簾,一縷縷,一絲絲,如霧如嵐,如煙如塵,蕩滌著人們的雙眼。它以跌落的姿態(tài)展現(xiàn)自己,以撞擊的方式展示力量,它一直在趕路,一如既往地向前,從不停歇。”在描述和友人爬明山寨時,先生這樣形容:“我們在擁擠的樹林和密密的枝藤夾縫里穿行,輕手輕腳,摸爬跌滾,時不時有衣服裂開了嘴,也有皮膚笑出了鮮紅的血。明山寨,它概以林濤回應這一切,是歡迎?是歉意?抑或都有?”傳兵先生的語言就是這樣充滿生活情趣,并有著極強的表現(xiàn)力和感染力。
傳兵先生高超的語言藝術同時也是其文學素養(yǎng)和藝術功力的具體展現(xiàn)。人們常說,腹有詩書氣自華,賦到滄桑句更工。傳兵先生非常強調博覽和積累的重要性。秋山積卑而為高,江海合水而為大。書讀得多、讀得廣、讀得好,人生閱歷豐富,自然是下筆如有神。先生學通古今、博覽群書,尤愛充滿情理能引發(fā)人共鳴的文章。古有《詩經》《尚書》《莊子》、唐宋八大家等,今有林清玄、周國平、村上春樹、張愛玲等,不勝枚舉。先生還擅長品鑒,在書法繪畫上頗有研究,有一篇文章專門探討繪畫中留白藝術,并在寫作中躬身踐行這一法則。正因為讀書萬卷,所以在綴筆行文時才能做到信手拈來而又恰如其分。在《登高能賦》一文中,先生這樣寫道:我們登山,常常徘徊在“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的景致里忘返,也常常忘懷于“白云回望合,青靄入看無”的情境,鐘情于"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的景色,放情于“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的境界,流連在“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的幽境里……由此可見傳兵先生是多么地熟悉并鐘情于唐代詩人王維的詩句,并運用得如此的妥帖自然,亦由此可見王維對先生精神世界的深遠影響。先生在描寫家鄉(xiāng)響腸時,信口拈來余八相公過河時清洗腸胃的軼聞故事,讓文章增色生輝,在登明山寨時想到去探尋朱元璋發(fā)兵剿滅山匪的遺跡。在大歇村采風時,感嘆鄉(xiāng)村的慢生活,并引發(fā)對大歇村古代官道的回想,探尋村名的由來。先生的厚積薄發(fā)于此可見一斑,也由此體現(xiàn)出了先生的博覽群書和深厚的人文積淀。正因為有這樣深厚的積淀,所以先生的目光才能深邃地穿透到歷史深處,既能立足于家鄉(xiāng)歷史文化和鄉(xiāng)土文明的當下,又能對其過去和未來加以深刻的觀照。
總而言之,傳兵先生的散文集非常值得一讀。每次翻開傳兵先生的書,我都會有不一樣的感受。先生的書像一道光明之門,在我眼前展現(xiàn)出一個萬千氣象的世界。我被先生的散文吸引住了,先生的散文如華采樂章一般撥動了我的心弦,讓我沉醉于其中無法自拔。深深感佩于先生對岳西山水的熱愛和振起斯文,傳承鄉(xiāng)土文明的歷史使命擔當。慚愧的是,我這支笨拙的筆無法描繪先生文章精妙之萬一。朋友,翻開這本書吧,開卷有益,相信如果你讀后,一定會收獲滿滿,一定會有更深刻的體會和領悟的!
曾鵬飛:大別山水常新美 深澗鶯啼報春曉
原創(chuàng) 同步悅讀 同步悅讀書 2024年11月06日
https://mp.weixin.qq.com/s?src=11×tamp=1731914802&ver=5635&signature=OO*ZYBqDhx9iI5JPuL-1NbT3g-XK3oSCYIvJvUvCxv6ZxQvKmhgsyn29PPPtCYwTKEwvQnCZ2n5bPpDF5XGmuHif15VW7-Yu7xb9Dk89rVmYF*IK66WG8KS2Htb9ZLZC&new=1&poc_token=HIPsOmejDJOLWcXyz-05HEi73TXTAdWkJCHbAW4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