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籬】好好過年(散文)
好好過年,可能是人們說得最多的一句話,或許比平時見面說“你好”的次數(shù)少,但份量卻奇高。好好過年,是中國人最永恒的希望和期盼,是和“但愿人長久”同樣具有詩意的句子。
一
離2025年春節(jié)越來越近了,我的心情也變得越來越沉重,這一年喜樂參半。一個人走在大街上,匆忙的人流,更增加了一些春節(jié)氣氛,記憶又將我?guī)Щ氐絻簳r的春節(jié)。
兒時的春節(jié),是充滿期待和驚喜的。那時候,物質(zhì)并不豐富,但那份簡單純粹的快樂卻讓人刻骨銘心。大人們早早地開始準(zhǔn)備年貨,廚房里飄出的油煎的面粉做的零食、蒸饅頭的香氣,香霧裊裊,年味鉆進(jìn)了我們這些孩子的心里。孩子們則三五成群,在村子巷里嬉笑玩耍,偶爾放一兩聲鞭炮,驚起了山上的一群飛鳥。
到了臘月二十三,小年的鞭炮聲一響,“忙年”就正式拉開了序幕。大人們開始掃房屋,里里外外,角角落落,都要清掃得一塵不染,寓意著除舊迎新。我們小孩子也跟著幫忙,雖然大多是添亂,但那份參與的熱情卻是無比高漲。
到了除夕晚上,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著年夜飯,看著春晚,其樂融融。長輩們會給孩子們發(fā)壓歲錢,那一張張嶄新的鈔票,承載著長輩們的關(guān)愛和祝福。守歲的時候,困意總是不斷襲來,但又硬撐著不肯去睡。
隨著時代的變遷,春節(jié)的形式會有所改變,但它所蘊含的那份團圓、那份親情、那份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永遠(yuǎn)不會改變。在這喧囂的世界里,春節(jié),始終是我們心靈的港灣,讓我們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不會輕易失去的溫暖和寧靜。
二
每年的春運大幕一拉開,車站里、機場中,人潮涌動,摩肩接踵。每年的這個時候,春運總會因那擁擠的人流而備受質(zhì)疑和詬病。
人們抱怨著一票難求,埋怨著路途的遙遠(yuǎn)與艱辛,鐵路也承受著巨大壓力,有苦難言。人們往往忽略了在這滾滾人流背后,那一顆顆歸心似箭的心,那些對故鄉(xiāng)深深的眷戀和對親情的熱切渴望。
對于那些漂泊在外謀生的人們來說,城市的繁華只是表面的景象。盡管城市的建設(shè)離不開他們的辛勤付出,但他們在城市的生活中,始終難以找到真正的歸屬感。城市的高樓大廈、車水馬龍,都無法抹去他們骨子里的鄉(xiāng)音鄉(xiāng)情,無法改變他們對故土民俗的深深眷戀。在他們心中,城市依然是別人的城市,而那遠(yuǎn)方的家鄉(xiāng),才是自己靈魂的棲息地。
回家過年,對于他們來說,是一種無法抗拒的召喚。因為只有在那方熟悉的天地里,他們才能放下疲憊,享受真正的自在與坦然。不必在意財富的多寡,不必故裝堅強,只需沉浸在親情的溫暖中,聽著熟悉的鄉(xiāng)音方言,感受著那份隨意和舒適。
家在哪里,根就在哪里?;丶疫^年,是對自身根本的認(rèn)同和重溫。在異鄉(xiāng)的漂泊中,或許會有迷茫,或許會有挫折,但只要想起家鄉(xiāng),想起那片生養(yǎng)自己的土地,心中便有了依靠,有了力量。
當(dāng)踏上歸家的旅程,看著窗外的風(fēng)景不斷變換,心中的期待也越來越強烈。近鄉(xiāng)情更怯,不敢問來人。家鄉(xiāng)的一草一木,兒時的歡聲笑語,父母的殷切期盼,都在腦海中一一浮現(xiàn)。
走進(jìn)家門的那一刻,所有的疲憊都煙消云散。那一聲親切的呼喚,那一個溫暖的擁抱,足以慰藉一年的辛勞。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分享著彼此的故事,品嘗著家鄉(xiāng)的美食,這便是最幸福的時刻。
有錢沒錢,回家過年。這句俗語,蘊含著無盡的溫暖和力量。它是游子心中的信念,是親情的紐帶,是對家鄉(xiāng)深深的愛。在這個喧囂的世界里,讓我們珍惜這份最純粹的情感,銘記自己的根本,踏上歸家的路,去擁抱那一份永恒的溫暖。
為了回家過年,一切煩惱不叫煩惱,叫故事。在這樣的共同背景下,過年,成為理解別人的關(guān)鍵詞,因為過年,理解他的匆忙和驚惶,理解那些磕磕碰碰的細(xì)節(jié)。這就是過年這個中華文明的永恒魅力。
三
中國的春節(jié),擁有著悠久而深厚的文化底蘊?!耙辉獜?fù)始,萬象更新”,寓意著新的開始,新的希望;“遙聞爆竹知更歲,偶見梅花覺已春”,那爆竹聲中傳遞的是歲月的更替,梅花綻放處昭示著春天的來臨;“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fēng)送曖入屠蘇”,在噼里啪啦的爆竹聲中,舊歲遠(yuǎn)去,溫暖的春風(fēng)撫慰著人們的心靈;“千門萬戶瞳疃日,總把新桃換舊符”,那家家戶戶門前嶄新的春聯(lián),寄托著對新年的美好祈愿。
離過年還有十多天的時候,家里就已經(jīng)彌漫著濃濃的年味了。一家人圍坐在一起,準(zhǔn)備著面粉做的零食。那白白的面粉在母親靈巧的手中變換著形狀,然后放入油鍋中煎制,香氣瞬間彌漫了整個屋子。爸爸則專注地炒著西瓜籽,鍋里放著八角茴香,爐火的余溫恰到好處地烘烤著,讓瓜子在復(fù)雜的炒制過程中漸漸變得香脆可口。嗑上一口,花椒大料的清香和瓜子的純香迅速滲透舌尖味蕾,這是童年里絕好的美味零食,平時難得一嘗,只有過年時才能盡情享受,不受約束。
每年的春節(jié),中午的主餐總是格外豐盛,滿桌的大魚大肉令人垂涎欲滴。這些只有過年才能吃到的美味,讓我們充滿了期盼。吃完豐盛的晚飯,全家人會一起去鄰居家看春晚。在那個年代,有一臺黑白電視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鄰居家的黑白電視讓我們過年有了共同的歡樂場所。
春晚開始前,我們一家人一邊看著電視,一邊吃著零食,笑聲和溫馨充滿了整個房間,那是多么開心的時光啊!
除夕夜,我們看中央臺的春節(jié)晚會到12點都沒有困意,人們都沉浸在對新年的向往和美好中,無憂無慮,十分愜意和幸福!春晚還沒結(jié)束,全村就開始放鞭炮,那震耳欲聾的聲響是在宣告新年的到來。
除夕之夜,全家歡聚一堂,長輩們給孩子們分發(fā)“壓歲錢”,一家人團坐“守歲”。大家懷著對新年的憧憬和期待,等待著新年鐘聲的敲響。待第一聲雞啼響起,或是新年的鐘聲敲過,街上鞭炮齊鳴,響聲此起彼伏,新的一年就這樣熱熱鬧鬧地開始了。
第二天早上,男女老少都身著新年盛裝,大家齊聚村里禮堂團拜。走親訪友,互道祝福,聲聲“拜年啦”、“恭喜發(fā)財”縈繞耳畔。還有舞獅耍龍,熱鬧非凡。這樣的盛況,一直要鬧到正月十五元宵才結(jié)束,讓人回味無窮,大家沉醉在濃濃的年味中。
我們拿著爸爸媽媽給的壓歲錢,去小賣部買自己喜歡的東西。有的小伙伴買了鞭炮,還會分給我一些。清脆的鞭炮聲、孩子們的笑聲,還有穿著新衣在雪地上奔跑的身影,交織成了我兒時春節(jié)最美好的回憶。
四
如今的年味,卻在人們的意識里愈發(fā)淡薄,那曾經(jīng)濃郁的煙火氣息,正悄然消散在時光的深處。
曾幾何時,過年是一家團聚的期盼,是親情的溫暖港灣。那時候,無論路途多么遙遠(yuǎn),人們都會想盡辦法在年前趕回家中,只為那一頓充滿歡聲笑語的年夜飯,只為那長輩們慈祥的笑容和孩子們天真的嬉戲。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分享著過去一年的點點滴滴,憧憬著未來的美好,濃濃的親情在這一時刻匯聚成了最醇厚的年味。
如今年輕人追求一切從簡,習(xí)慣用金錢去換取所謂的便利與享受,卻遺忘了親自動手所蘊含的本質(zhì)意義。是我們真的忙碌到無暇顧及,還是在這物欲橫流的世界中迷失了自我,變得無知與冷漠?或許,兩者皆有。
時光匆匆,三十載光陰已逝,我的母親離我而去。如今的年,對我而言,更多的只是回憶。我在電視的畫面中、大街的喧囂里尋覓著那曾經(jīng)熟悉的年味,可看到的只是匆忙而過的人群,他們的臉上或許帶著疲憊,或許帶著迷茫。
人生,本就是一場悲歡離合的交織。有人在新年里歡笑,有人在回憶中哭泣。但無論世界如何變幻,那份對親情的眷戀,對年味的追尋,都將永遠(yuǎn)留在我們的心底,成為我們靈魂深處最珍貴的寶藏。
過年,再次將心情調(diào)節(jié)到最好的音階上,年年如此,對時光的虔敬,永遠(yuǎn)是我們這個民族的最美情感,繼續(xù)讓過年的故事精彩起來吧。
好好過年——我們見面就說這一句吧。過完年就說“過年好”,沒有華麗的字詞,只有一份但愿彼此都好的心情和溫暖的祝福。
2025年1月20日原創(chuàng)首發(fā)于江山文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