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燈
他跪在墳前,小心翼翼地從背兜里拿出那盞煤油罩燈,然后,“哧”的一聲劃著了火柴,點亮了罩燈。
罩燈亮了,他估摸著墳塋里的那間小屋也一定亮了、暖了。想到這兒,他的眼眶似乎熱了、潮了。
正月十五,是后人給先人送燈的日子。屈指算來,他已經(jīng)連續(xù)三十二年給先人送燈了。
他思忖,沒有先人哪有我們?給先人送燈就是感恩,不忘根本。再者,墳塋前有盞燈亮著,足以證明這家“革命自有后來人!”
他把那盞罩燈慢慢地放到了碑前。這時,只見他微閉雙眼,雙手合揖胸前,嘴里振振有詞地叨咕著自己的心愿和祈福。然后,他又虔誠地給先人磕了三個響頭……
他送燈風雪無阻,一切客觀原因似乎都不能撼動他這一堅韌的主觀行動。
他送燈十分虔誠,這一外在形式已和他內(nèi)在的魂魄融合到了一起,以至于到了可以和先人心靈相溝通的地步。
為這座墳塋送燈的先是爺爺,是解放前;后是爸爸,是新中國誕生后;繼而是他,是近三十年間的事兒。合起來,祖孫三代送燈已七十余載了。
這座墳塋是爺爺一九四一年秋夜修建的,說得準確點兒,是爺爺半夜偷偷、草草地埋了墓主人。
解放后,爸爸為這座墳塋立了碑,在塋地四周又栽了幾百棵馬尾松。
再后來,他動用了不少物力財力,重新修繕了這座墳塋。
祖孫三代竭盡全力辦這件事,這讓當?shù)卮迕窆文肯嗫?,無不發(fā)出由衷的贊嘆。
現(xiàn)在,這座墳塋四周馬尾松層層疊疊、郁郁蔥蔥。枝頭上,常有不知名的鳥兒在歌唱;馬尾松里層,有八座菱形花壇圍繞著墳塋,春夏秋三季,花壇中花團錦簇,常惹得蜂蝶在花間翩翩起舞;墳塋地面上的八千塊水泥地磚,其色彩洗練又不失莊重;圍繞墳塋的八角形黑理石欄桿,把墳塋裝點得莊嚴肅穆;豎立墳塋前的高一點八米、寬零點八米、厚零點零八米的漢白玉碑,在陽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輝。
墳塋里躺著的究竟是什么人?是他的先人嗎?如果不是,他為何不惜重金修繕這座墳塋?如果不是,他為什么堅持歲歲送燈不綴?如果不是,他又為何對墓主人如此敬仰和虔誠呢?
后來,有村人傳出:墓里躺著的不是他的先人,而是一名八路軍戰(zhàn)士。他為救村民、救爺爺,拖著一條傷殘的腿和一伙窮兇極惡的日本鬼子進行了一場殊死的肉搏戰(zh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