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學網(wǎng)-原創(chuàng)小說-優(yōu)秀文學
當前位置:江山文學網(wǎng)首頁 >> 春花秋月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春秋】母親和她的鬼故事(散文)

編輯推薦 【春秋】母親和她的鬼故事(散文)


作者:大漠飛雪e 進士,7572.38 游戲積分:0 防御:破壞: 閱讀:4969發(fā)表時間:2017-04-04 14:30:48

在中國有一特別的節(jié)日——鬼節(jié),每年的農(nóng)歷七月初一到十五,都會有相應的祭祀活動。彌漫的硝煙還未散盡,耳畔猶有鞭炮的回響。在這特別的日子,我不由想起母親,想起她講的鬼故事,想起母親講故事時的那副恬淡的神情。
   兒時,夏夜納涼,看見不遠處閃爍的磷火,不由大叫“鬼火”,隨即幾個孩子奔跑追逐。母親在忙活完畢后,將我們叫回自家院子里,躺在竹床上的我們望著滿天的繁星出神,在百無聊賴之后總要纏著母親講故事。母親呢,一定會滿足我們的要求。
   別看母親沒進過學堂,識字也不多,外公喜愛說書,長期耳濡目染,母親知曉的故事可真不少。母親講故事的時候,通常是一手搖著蒲扇替我們驅(qū)趕蚊蟲,一手輕輕撫摸我們的身體,臉上還掛著平靜的微笑。什么《楊家將》、《說岳全傳》、《薛仁貴征西》、《三俠五義》,被母親演繹起來也別有一番滋味。除此之外,為滿足我們對未知世界的好奇,母親也給我們講鬼故事。
   她說封都城是鬼的都城,十殿閻君就居于此地。十殿閻君是三界中陰界的最高統(tǒng)治者,他的手下有掌管人生死的判官,拿人魂魄的黑白無常。他們個個都是青面獠牙,面相兇惡得叫人害怕,他們跟陽世之人不同,走路毫無聲響,來去無形。每逢鬼節(jié),封都城就陰風慘慘,看不見一個行人。因為這樣的日子,鬼們要聚會,要饗用他們親人的祭祀,陽世之人自然要避開。
   她說人的壽命是早就注定的,“先注生,后注死”,在未來人世之前,判官的生死薄上就記載得清清楚楚了。黑白無常聽命于閻君,到了大限,他們就去拿人魂魄。我們好奇地問,有無拿錯的時候?拿錯了怎么辦?母親說,有一次黑白無常拿了某員外的魂魄,并不知曉某員外因做善事延長三年壽命的事兒,后來就想辦法就送他還陽。
   我們問“望鄉(xiāng)臺”“奈何橋”“孟婆湯”“十八層地獄”是何來歷。母親說人在死去三天之后,鬼魂就開始清醒,想念自己的家鄉(xiāng)、親人,就到望鄉(xiāng)臺上哭泣,不肯過奈何橋。為了叫他忘記陽世間的一切,了無牽掛,孟婆就讓他喝下失憶的孟婆湯。十八層地獄是用來懲罰那些在陽間做盡了壞事的惡人的,他們死后被打入十八層地獄,受酷刑——鉤舌頭、下油鍋,永世不得超生。
   最初聽母親講鬼故事,腦子里常突然閃過一幅幅畫面,青面獠牙、眼睛暴露、長舌掉在胸前,不免有些毛骨悚然,總要四下張望一番,看有無這樣的厲鬼。母親笑說,為人不做虧心事半夜敲門心不驚,沒啥好怕的,鬼是不隨便害人的,也懂得恩怨分明呢。為了打消我們害怕的念頭,母親還舉例為證。某次科考,一應試舉子到了考點,主考官將他安排在某室,先生,你就在這間吧,這兒有蘭花香。此舉子一聽,嚇得落荒而逃。原來,此舉子家的丫鬟就叫蘭花,是被他給害死的,蘭花伺機來復仇索命了。
   長大后,對于母親的鬼故事,我們不再僅僅是獵奇,而是從心里喜歡,最后竟至于陶醉在故事里了。因為,這些鬼故事寄托的是一種最樸實的理想——懲惡揚善,有一種獨特的教化作用。鬼尚且有人情味,尚且懂得善惡分明、知錯就改,何況人乎?!

共 1207 字 1 頁 首頁1
轉(zhuǎn)到
【編者按】自古以來人們就有關于鬼神的很多傳說,既有人類文明發(fā)展程度低下時候,對一些自然現(xiàn)象和規(guī)律不理解,愚昧等原因,產(chǎn)生的“迷信”,也有借助鬼神來反映人間疾苦,委婉曲折地用浪漫主義手法表達人們的愿望和善惡是非標準。這篇文章,用質(zhì)樸無華,干練而深刻地語言,敘述了母親講的鬼故事,以及對成年后的影響。推薦欣賞。【編輯:北極主人】

大家來說說

用戶名:  密碼:  
共 0 條 0 頁 首頁1
轉(zhuǎn)到
分享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