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香】回看.父母之愛(散文)
初春時節(jié),風變暖了,不過卻總是揚起沙塵,讓人們盼望綠色的心情,更有了幾分急切。我走在陽光下,也在風中,趟過浮沙,回想自己走過的路,這不算長,卻也壓過而立之年一歲的路。
我總是在跟著時間奔跑的過程中,總結出新的道理,哦,確切的說,其實我多數(shù)時候,都是在看著時間奔跑,有些慚愧吶(搖頭苦笑)。
這些道理有些是說服自己去適應,有些說服自己要開心,有些說服自己要堅持,有些是說服自己要懂得什么才是人生……,然而什么是人生呢?就是會死吧,多可怕的事情啊。
年歲太小,記憶總是模糊的,如果你覺得自己年幼時有很清晰的記憶,其實多數(shù)都是聽到長輩后來口述你的事情,而后自己腦補出來的畫面而已,這里我不求大家的認可,只用在說服自己。
從小來看,從我自身而言,首先自己覺得最清晰的記憶,是四歲那年吧,所以我懷疑這段記憶應該是自己后來腦補出來的,因為那時太小了,而且自己的有些描述是被父母否認的。
那時家里種菜,母親賣菜回來總會帶些吃的給我和妹妹,所以對于市場這個地方,總是好奇。一天早上,母親明明昨晚答應要帶自己去的,可是卻變了卦,生氣的我喊著:“你不要回這個家了”,然后討好的跟著父親,說跟著爸爸在家挺好的。
家境貧苦,我又年幼無知,亂要東西可怎么好呢?倘若我的孩子這樣,我也會很頭疼的吧。不過如今想想,我那時喊的話,帶給父母的感受,是什么呢?
年幼體弱,一天雨夜我發(fā)起高燒,因為那時是在野外住,所以就醫(yī)困難。我只朦朧的記得我很冷,在父親的背上,能感覺雨水打在我的身上。那時父親穿了一件雨衣,我在雨衣下面,父親的體溫暖著我,從小怕打針的我,那次沒有了打針的印象。
那時持有槍支還不違法,父親總會出外打獵,來改善家里的伙食。記得家里有一個用了很多年的鋁盆(那之后也用了很多年),里面總是放著褪了毛的野鴨,可能還放過其它,不過已經(jīng)不記得了,即便是那時的肉味,也已經(jīng)淡忘。不過,那昏暗的蠟燭,一家四口圍坐的景象,母親為我和妹妹挑選肉的樣子,卻還在記憶中忽明忽暗。
那時家里有種西紅柿,也許因為矮小的原因,又因為那時西紅柿絕對是自己喜愛的味道,所以第一個熟透的柿子多是被我發(fā)現(xiàn)的。然后母親會夸贊我眼睛“很賊”,而后我往往會再次回到柿子地,不過這次尋找,卻是為了更多的夸贊。
快六歲那年,家里搬到了新的地方,不過自己又病了,坐在父親的二八自行車的大梁上,心情忐忑的去診所。診所是位老人開的,已經(jīng)忘記了那次自己為何掙扎的特別厲害,以至于給自己留下了暈針的毛病。
回來的路上,興許是仗著自己生病的原因,坐在車上的我,總是問著父親,旁邊的小販賣的是什么?
小販自然不會放過這樣的機會,最后父親給我買了一個梨,那梨我抓在手里拿了一路,心里是別樣的感覺,其實那時初春,氣溫仍舊偏冷。那梨看起來水分就很足,應該很甜,只是最后梨回去被妹妹吃掉了,要不是生???所以沒有和她計較。
七歲那年,因為學習成績不佳,被父親訓斥,無有辯解的我,曾在雨中發(fā)下誓言,要出人頭地……
哈哈,雖然如今看來是小孩胡鬧的把戲,也真的變成了違背的誓言,但那天的雷鳴寒冷,還有融入到雨水中我的淚水,卻不是能夠輕易忘記的。父親是望子成龍的心,而我卻只是一時掰不開的勁兒,最后化為一抹愧疚,抹在心頭。
而后可能是八歲那年,我記得小學放學回來,我的父親給我削出了一把木刀,那是我央求很久的事,突然父親高興吧,就滿足了我。那是朦朧中第一次自身體會到父愛吧,和依賴不同,那一次心中填滿了幸福,對,是幸福。
還是那般年紀,我記得那時我家養(yǎng)了一匹馬,父親總是給它割些草來備著吃。
那是夏天黃昏時候,蘆葦摩擦的聲響,夏蟲鳴叫的聲音,灌溉稻田的水溝里,還有蛙叫。那水溝中的水很清澈,被一天的日頭曬得溫熱,父親一邊割草一邊看著我,我就在水溝里玩鬧。夕陽染紅天際,余暉也落在了草間,我心里出現(xiàn)了一團火,和夕陽一色,燒得我舒服極了。
十歲那年,應該是家庭條件好了一些,因為家里蓋起了瓦房,母親問我們想吃奶油冰棍兒么?這種東西平時還是很少吃到的,那次母親買了十根,我和妹妹吃到冷,我記得那時母親看著我們笑,很難不記住那時她的眼神,那般溫柔,如今想起,就要落了淚。
轉眼到了九八年,那場百年一遇的大洪水,氣勢洶洶的來到了我的記憶中。因為是孩子的緣故吧,心中還沒有對于失去擁有太多的感懷,唯有記得在那個塑料木桿搭建起來的窩棚里,父親醉了酒,面目通紅,眼望蒼穹,內(nèi)有明暗的星辰,無聲的嘆息,和為父不能輸?shù)木髲姟?br />
自那之后,記憶總是有些模糊,唯有父母的辛苦,從頭來過的奔波,適應新的生活。
興許我本就是多愁善感的,有段時間里,我總是去撿拾一些木柴,然后生火,看著火焰由弱變強,由強變?nèi)?,繼而熄滅,然后離開。如今也只能好奇,那時在思考什么?父親母親在未眠的夜里又在思考什么?因為未眠的我,總能聽到深深的嘆息。
無論身在何處,人們總是能找到屬于當下該擁有的快樂,異鄉(xiāng)的兩年時間,其實多數(shù)也在快樂中度過。臨走的前夜,父親和我說起,這兩年來,這個地方,那些人,他有些事情做得過于耿直,有些人還不錯,其實當初應該用心去結識。
又回到當初的地方,在那片破敗的房場上,再次蓋起了新房,只是在新房中只短暫的住了半年,便又舉家搬往了內(nèi)蒙古。這一次真的是一去千里,唯有我留下上學,只是上學的地方不再有我的小家,我的小家已經(jīng)去了遠方。
在那里,父母妹妹再次的住入了小房,日夜體會種種思量,他們的苦是我那時的猜想,唯有體會過后,才知愁長。平時聯(lián)系的很少,只能借用別人家的電話偶爾通話。記得第一次接到母親電話時候是在我發(fā)小家,只是接聽的剎那,我的淚便已如雨下,因為開口便是一個字:“媽!”
如今已經(jīng)忘記了對話的內(nèi)容,但想想也知道,除了關心與囑咐,便不會有其他。掛斷后我平復了許久,那次我懂得了什么叫離家。
一年多以后,父親有意要接我去內(nèi)蒙上學??吹礁赣H的第一眼,我便泣不成聲,因為父親眼中有未散的淤血,我看著心疼。那種心疼最是難言,是父與子之間最為特殊的牽絆。雖然當時不知道具體發(fā)生了什么,但那眼中的淤血,一定是諸多的憂愁所化,還有思念。
最后我固執(zhí)的留了下來,因為語言,因為環(huán)境……,卻難逃對困苦的躲避之嫌。
記得第一次來到內(nèi)蒙古是寒假過年時候,看著興安嶺,看著茫茫雪原,心中卻生不出怎樣的感嘆,因為滿腦的思緒沒有一個愿意沉淀,我也無力讓其沉淀。
下車后看著父親推著自行車來接我,因為住在草原上,因為我裝了一箱的行李,所以自行車主要是用來馱東西的。
父親見我一笑,然后第一句話是:“回來了?兒子?!蹦鞘桥c母親一樣的笑,最是美麗……
我笑著答應了一聲:“嗯,爸!”然后幫忙將箱子固定在車上,扶著箱子跟著父親走。
那年雪很深,推著自行車著實不易,但心中卻是美妙的感覺,因為父親在,因為雪原深處的小房里,母親妹妹在,她們在等著我到,吃團圓飯。
雖然最后一定淚流滿面,雖然粗茶淡飯,雖然小房里溫度說不上暖,但父母之愛大于天,這世間也唯有此愛,可讓苦寒暖人間,亦最是永遠。
回憶怎可能就到此處?翻閱手機相冊,全家福的照片卻沒有一個,所以無言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