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學(xué)網(wǎng)-原創(chuàng)小說-優(yōu)秀文學(xué)
當(dāng)前位置:江山文學(xué)網(wǎng)首頁 >> 柳岸花明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柳岸?收獲】奶奶(散文)

精品 【柳岸?收獲】奶奶(散文)


作者:守山人 童生,810.74 游戲積分:0 防御:破壞: 閱讀:7775發(fā)表時間:2018-09-14 07:57:52
摘要:奶奶是一部書,書的內(nèi)容是她的淳樸和善良。

【柳岸?收獲】奶奶(散文) 奶奶離開我們整整三十年了,可是在我們心中,她似乎并沒有走遠(yuǎn),在生活的點滴間,我會時常想起她。
  
   一
   奶奶活到92歲,屬于壽終正寢。她是一個純粹的農(nóng)村老太太,和所有的舊時農(nóng)村女人一樣,沒有自己的名字,娘家姓王,在家排行老大,所以叫王大姑娘。嫁給爺爺,就在娘家的姓氏前加上夫家的姓,就有了伴其一生的名字李王氏。我小時候看過家里的戶口本,奶奶的名字就是這三個字。
   奶奶的一生,有兩件事讓她很榮耀:一是她生于1893年,和毛主席一年出生;一是她會中醫(yī)正骨的手藝,靠這個手藝,在艱苦的歲月得以養(yǎng)家。對于一個沒文化、少見識的農(nóng)村女人來說,這兩件事,便是大事,很值得炫耀。
   記得我們小時候,奶奶經(jīng)常講:“我和毛主席一樣大,要是擱舊時候,像我的生日不能說,一個小老百姓怎么能和皇上一年出生呢!現(xiàn)如今,這個世道就真真兒的變了,還不開心啊?!?br />   奶奶沒有文化,可她的思想絕不守舊,她的一生經(jīng)歷過晚清、民國、新中國,一生的軌跡幾乎是一部中國近代史。因為經(jīng)歷了,所以她有發(fā)言權(quán)。
   在村里不論大人孩子,只要聽到有人抱怨社會不好,她會給人一通說教。即使是在三年自然災(zāi)害、文革時期,雖然也貧窮、也動蕩,奶奶依然保持一種樸素的樂觀情懷,她的口頭禪是:“我沒覺得社會怎么不好,窮怎么了,也不會扎根兒,個人家(當(dāng)?shù)氐姆窖裕┻^日子還會有個災(zāi)呀、難的,何況那么大個國家,有個災(zāi)兒、坎兒的,都正常,挺挺都會過去的?!蹦棠痰脑捄芎唵?,可是,句句琢磨起來,卻很有道理。這是奶奶活這么多年悟出的社會規(guī)律。奶奶是樂觀的,這種樂觀影響了子孫兩代人,也是她留給我們的最大財富。
   奶奶十七歲嫁給爺爺,成了一個大家族的長房長媳,在這個大家庭里,一大家子的吃喝拉撒,都要靠她操持,用她的話說:“嫁給大家族,就要挑大家的擔(dān)子,家里老的、小的,都不能攀,要干在前頭,吃在后頭,一家才會和氣,日子才會紅火。”
   聽奶奶講,在過去,村里有一個“五虎少林會”的民間花會組織,在明清兩代,規(guī)模、聲勢,在當(dāng)?shù)匾彩怯行┞曂?,太爺爺是“少林會”的醫(yī)官,治療跌打損傷,中醫(yī)正骨,有著自己的獨家秘方。奶奶那時年輕,也勤快,忙完家務(wù),就去看太爺爺給人治療,一來二去,奶奶就記住了正骨的要領(lǐng)。
   記得有一次,太爺爺外出給人治療,家里來了一個孕婦,挺著肚子,張著嘴不能說話,奶奶看了看,判斷是下頜骨脫臼,就是農(nóng)村人所說的“掉下巴”。奶奶說,如果換了別人,她會讓人家等太爺爺回來再醫(yī)治,可是孕婦不能等呀!怕動了胎氣,就大著膽子,按照太爺爺?shù)募挤?,左手掌按住耳部上方顱骨與下頜骨接縫處,右手托住下頜脫臼的一側(cè),用力向上一推,左手掌感覺到兩塊骨頭發(fā)生碰撞,順勢用力按壓,只聽“嘎巴”一聲輕響,再用掌根輕柔,松開手,孕婦臉上的痛苦消失了,嘴巴上下開合,轉(zhuǎn)動也自如了。用現(xiàn)代的話說是“首秀”成功。孕婦一家人好話說了一大堆,奶奶心里自是高興得要命。
   有了成功的經(jīng)驗,三村五里的鄉(xiāng)親有些“拿腕”、“崴腳”等小磕碰,就不在勞太爺爺?shù)摹按篑{”,由奶奶出手,就可手到痛除,雖然不是什么高超的手藝,但對于一個農(nóng)村主婦來說,已經(jīng)“了不起”了。
   說起學(xué)藝,奶奶常常是滿腹的懊悔:她說她因為不識字,沒有學(xué)到“真本事”。太爺爺在家熬制跌打損傷的藥膏時,她雖然經(jīng)常跟著打下手(就是做助手),因為不識字,藥方上的字寫得密密麻麻的,她一個也不認(rèn)識。讓爺爺幫忙去看,爺爺說不喜歡膏藥的味道,打死也不肯走進(jìn)太爺爺?shù)呐渌幏?。最終,她也沒學(xué)會熬制跌打損傷膏的方法。
   關(guān)于熬制藥膏的祖?zhèn)魇炙?,到了爸爸這一代就失傳了,這件事讓奶奶經(jīng)常抱憾。
  
   二
   在奶奶近一個世紀(jì)的人生歲月中,正骨的手藝是她養(yǎng)家糊口的重要手段之一。
   爺爺在四十多歲年紀(jì),一場大病,由于動亂年代和醫(yī)療水平有限而去世。爺爺?shù)碾x世,對于奶奶來說,是災(zāi)難性的。那年,大家族剛剛分家不久,小家的日子才起步,過得還不殷實;爸爸還未成年,再加上社會的動蕩,只負(fù)責(zé)“主內(nèi)”的奶奶,不得不擔(dān)起了全部的生活重?fù)?dān)。
   從沒有下過地的奶奶,邁著一雙小腳,像男人一樣下地耕種、打場、篩糠,可是,不管活計多忙,有人來找,她二話沒有,放下手里的活計,就地幫人治療;如果不能走動,她就跟著來人上門去治。每次說起這些故事時,奶奶都會很欣慰,她說:“村里的人都特別顧念咱家,我給人去正骨,每回都是說走就走,可場上的麥子、豆子等糧食,從來沒淋過雨,都是左鄰右舍的街坊幫著苫蓋、入囤,出門屋子從不鎖門。別人的好,你們都得記住?!?br />   奶奶給人治傷,從不收費的,而且隨叫隨到。淳樸的鄉(xiāng)親為表達(dá)謝意,會時常送些雞呀、蛋的,家里種的瓜果、蔬菜等;農(nóng)活也時常有人幫忙給干,雖然是孤兒寡母,日子卻過得并不窘迫,爸爸依然可以像其他同齡人一樣上學(xué)、玩耍,在奶奶的呵護(hù)下,幸福地長大成人。
   解放后,已經(jīng)人到中年的奶奶,迎來了她生活的“新時代”,其實,家里的日子依然不富裕,奶奶從不抱怨,憑著自己的智慧和勤勞,在家里沒有男人支撐的條件下,讓日子也還過得去。她仍然不分白天黑夜,有人找上門,她披衣就走,接村邁巷去給人捏筋正骨,在幾個村兒人眼里,她就是個“名人”。
  
   三
   最艱苦的日子,奶奶靠拾荒度日,即便這樣,她也沒有讓日子拮據(jù)。
   奶奶說,每年到了秋天,她就去收過的莊稼地里撿拾散落的紅豆、黃豆等雜糧;花生收完后,就去到地里刨落下的花生,在松散的地里細(xì)細(xì)地刨,一天下來,可以拾到三四斤花生,如果趕上一個田鼠窩,那就撿了寶似的,一下可以刨出五六斤糧食,不過,絕不能把田鼠窩的糧食都拿干凈,得留下一小半,這是田鼠一冬的飯食。田鼠都是有靈性的,要是都拿走了,那些靈性的家伙會作怪,你以后就再也不會碰到了。
   在初冬季節(jié),她去收過紅薯的地里拾紅薯。奶奶說,村里的人都去拾紅薯,但都沒她拾得多。她每年都在開春養(yǎng)個小豬仔,等到秋天,正好長到百十斤,每次去拾紅薯,都趕著豬去,豬的鼻子可靈了,它在土里拱來拱去的,紅薯地里落下的大塊紅薯,人刨不著,可卻逃不過豬的一副鼻子,它三拱兩拱,一塊大紅薯就浮出土面,這時,奶奶跟在豬后面坐享其成。
   拾來的雜糧可以補(bǔ)充糧食的不足,比如,拾來的花生,晾干、揀出飽滿的到鄰村的磨坊榨油,挑選剩下的花生,放到鍋里炒熟,做零食;“好過的年,歹過的春”,那時的農(nóng)村,春天缺糧少菜的日子,再加上春耕活兒重,那才是真正難熬。這個時候,奶奶撿的黃豆會有大用場的。奶奶把黃豆泡好后放在石磨上磨成漿,再點些鹵水,就成了豆腐腦,放到紗布上擠去水分,就是豆腐。在那時,如果能有一塊豆腐,簡直就是過年的待遇。一塊白豆腐,撒上咸鹽,再拌上點蔥花,用筷子蘸幾滴香油,日子就是“天堂”了,每次奶奶講到這些時,都會忍不住吸溜一下口水,好像已經(jīng)聞到了小蔥拌豆腐的香味,食欲不可抑制。
  
   四
   作為一個鄉(xiāng)下女人,奶奶的謀生手段還有點豆腐和榨油。
   奶奶點豆腐的手藝在幾個村子出了名的。點豆腐看著簡單,就是用瓢舀了鹵水倒進(jìn)煮沸的豆?jié){里,然后濾去水分壓實。但是這可真的是個技術(shù)活,首先,要看豆?jié){的稀稠程度,然后還要看豆?jié){煮沸的時間和滾沸的程度。即使這樣,一瓢鹵水倒進(jìn)鍋里,攪動的力道,撤火的時間,都會影響豆腐的品質(zhì)。
   每到秋收后、過年前,各村都要磨豆腐。這個時間段,奶奶是最忙的:磨豆腐的第一步,就是泡豆子,在頭一天晚上,就要根據(jù)村里的人數(shù)備料,清洗黃豆,然后加水浸泡,這些前期工作,雖然不必奶奶親自動手,但是,奶奶說:“小心沒大錯,這么多黃豆,泡不好,影響出漿,豆腐就會不夠數(shù),給誰家分少了都不合適不是?”黃豆泡了一宿,第二天早晨起大早,村里的磨坊開始忙碌,一邊是村里幾個壯勞力挑水、刷鍋、劈柴、燒火,另一邊把泡得肥胖腫脹的豆子倒進(jìn)大石磨,用一個小驢拉磨磨豆?jié){。等豆?jié){磨好了,鍋也燒熱了,把磨好的豆?jié){,一股腦倒進(jìn)熱鍋,加旺火把豆?jié){燒開,聽到“鍋開了”的吆喝聲,奶奶就踮著一雙小腳,來到鍋邊,指揮挑水的壯漢用大鐵勺把豆?jié){攪動得打著旋兒,奶奶舀一瓢鹵水,順勢倒進(jìn)豆?jié){的旋渦,鹵水隨著旋渦和豆?jié){一起旋轉(zhuǎn),混合,等旋渦慢慢平靜下來,撤火,撇去浮沫,約莫等上半個時辰,鍋里的豆?jié){在鹵水的作用下,凝固成潔白軟嫩的豆腐腦,把豆腐腦鏟到一個方形的竹篩內(nèi),上邊加蓋,加重物壓出水分,鮮嫩軟滑的豆腐就出鍋了,全村老少聞著豆腐的香味,拿著家什聚攏來分豆腐。
   除了做豆腐,奶奶榨油的手藝也是遠(yuǎn)近聞名的。
   奶奶說榨油的關(guān)鍵是炒料,油料炒制的火候尤其關(guān)鍵,決定著出油量和油的品質(zhì),特別是榨香油,炒芝麻的火候更加重要。早年間,奶奶的娘家開過油坊,她從小就在油坊玩耍,看油坊的師傅炒料、磨料、壓榨等工序的操作。長大一些,就去詢問油坊師傅的秘訣,因為是女孩,不會動搖自己在“業(yè)界”的地位,所以,他對奶奶不設(shè)防,加之奶奶天生的學(xué)習(xí)能力強(qiáng),自然就得到了油坊師傅的真?zhèn)?。奶奶說:“炒料是榨油的第一步,也是關(guān)鍵的一步,料炒得火候小了,出油少;火候大了,出油量高了,可是榨出的油會有淡淡的苦味和焦糊的氣味,花生油還好,要是榨香油,火候大了,會直接影響香油的品質(zhì)。”所以每年村里的油坊榨油時,奶奶會一絲不茍地盯著炒料的全過程,生怕這道程序出現(xiàn)紕漏,影響油的質(zhì)量。
   奶奶幫助村里磨豆腐、榨油,雖然是義務(wù)的,但是她有她的私心,每次去干活,會帶一個布兜,兜里裝個瓶子,飯盆等家什,而且回來都不空手,她會拿回豆腐、豆?jié){、炒好的芝麻、花生米、麻醬等。那時,我們姊妹幾個,每次都眼巴巴地盼著奶奶回來,聽到奶奶進(jìn)院,就跑過去,爭著給奶奶拿包,就是想第一時間看見奶奶帶回的好吃食。
   在物質(zhì)極其匱乏的年代,奶奶為改善生活,把她的智慧用到極致,她把腌菜的大粒鹽碾碎,放到鍋里燒熱后,倒入玉米粒進(jìn)行翻炒,玉米粒在熱鍋里噼啪地爆裂成爆米花,然后放在瓢里,等我們放學(xué)回來,每人一份,香脆的味道,令村里同齡的孩子垂涎。春天,奶奶給村里養(yǎng)紅薯秧,等紅薯秧拔出后,奶奶就把剩下的紅薯撿回家,等晚飯做熟后,就把紅薯埋在灶膛的炭火中,等炭火冷卻了,紅薯也燒熟了,扒去外皮,紅薯香甜的味道彌漫了整個院子。如果運氣好,撿回的紅薯多,為了防止壞掉,奶奶會把紅薯蒸熟,然后切成條,曬成紅薯蔫(也就是紅薯干),每天上學(xué),兜里裝幾塊甘甜勁道的紅薯干,會讓許多同學(xué)羨慕嫉妒的。夏天,奶奶會把村里西瓜地里壞瓜的瓜子收集起來,洗凈、晾干,加料煮熟,再上鍋熥干,自制的五香瓜子,味道很純正。秋天,地里的莊稼收完,奶奶會挑選一大捆新鮮的高粱秸,放到院里一個提前挖好的坑里,坑里倒上水,然后埋起來,等到冬天刨出來,高粱秸甜甜的、冰冰涼,味道堪比甘蔗……
   因為奶奶的勤勞和智慧,讓孫輩們從小到大,并沒有在吃食上受到委屈。與同齡的孩子相比,要更有口福。
  
   五
   奶奶雖然僅有識字班的文化,可她卻是五里八村最有見識的,她認(rèn)識的很多野菜都可藥用,村里人誰有個頭疼腦熱的,不去抓藥,跑來問她吃點啥?這時奶奶會像個經(jīng)驗豐富的老中醫(yī),看看舌頭,問問狀況,扒開眼皮仔細(xì)上下左右一通查看,然后指揮著,到田邊挖點野菜,回家洗凈,煮水,喝上幾次,病就好了。
   聽鄰居的班奶奶講,那年她家兒媳婦在月子里鬧奶瘡,就是乳腺炎,整個乳房疼痛紅腫,吃不下飯,睡不好覺,月科里的孩子餓得哇哇哭。哺乳期的兒媳婦又不能亂用藥,班奶奶跑去跟奶奶求助,奶奶到家里看了看狀況,用熱毛巾給乳房進(jìn)行了熱敷,然后用一把桃木梳子背由上到下慢慢的刮蹭,邊刮邊教操作方法。然后又讓班奶奶的兒子,到村外去挖些蒲公英、馬齒莧煮水喝,再刨些野生地黃的根,洗凈、搗爛,外敷在乳房表面,當(dāng)天,病情就有所緩解。就這么外敷內(nèi)服的一番治療,不到一周,奶瘡痊愈,而且奶水充足,這事被班奶奶廣泛傳播,一傳十,十傳百的,其間不乏添枝加葉,一時間,奶奶有些被神話了,謠傳說她的桃木梳子可以下奶,月子里產(chǎn)婦的乳房被梳子一梳,奶水旺得兩個孩子都吃不完。于是,誰家媳婦坐月子,婆婆都會親自上門,請奶奶去催奶。
   很多年過去了,在老家,如果誰家的媳婦沒奶,老人們都會叨念:要是李家大奶奶活著,拿她的桃木梳子梳梳就好了,這是奶奶留給鄉(xiāng)鄰的一個念想。
  
   六
   奶奶曾生過四個孩子,由于動亂和貧窮,就只留下姑姑和爸爸兩個,其他兩個伯伯未成年就夭折了,因此,奶奶很喜歡小孩子,不論是鄰居家的、還是外來的,她都是呵護(hù)有加。

共 6687 字 2 頁 首頁12
轉(zhuǎn)到
【編者按】這篇散文滿含感情地敘述了奶奶的一生,再次印證了“忠厚乃傳家之寶”的古訓(xùn)。散文的力量在于感人,本文就是這樣的精彩之作。奶奶的名字和那個時代的女人一樣,也沒有哥正兒八經(jīng)的名字,但人們都記住了她。奶奶一生值得驕傲的事有兩件,文章的看點從此拉開。奶奶不是那種不開通的人物,對時代總是理解,這是最難得的。也爭是如此,她可以豁達(dá)地生活下去。奶奶的醫(yī)術(shù)完全是看會的,居然可以出神了。特別是她的“正骨”手藝在當(dāng)?shù)爻蔀橐唤^。她給人看病不收錢,盡管自己的日子很拮據(jù)。奶奶靠的是復(fù)收來貼補(bǔ)家用。奶奶的多面手,點豆腐炒油料都是好手。奶奶熟知野菜的藥用價值,幫了村民不少忙。連坐月子不下奶都要奶奶來解決,也是手到病除。奶奶對人善良,所以才有人永遠(yuǎn)不忘奶奶。奶奶中風(fēng)了,她指導(dǎo)病人給自己扎針,居然康復(fù),成為傳奇。這篇散文內(nèi)容充實,仿佛是一部史書,的確也可以從奶奶的經(jīng)歷看到中國社會的變化。作者敘述細(xì)膩,抓住了表現(xiàn)奶奶的人品的事件和細(xì)節(jié)給與精彩描繪,寫得感人至深。文筆樸實老道,無華麗卻有高度。傾情推薦這篇精彩之作,邀請文友賞讀,問候作者,感謝投稿柳岸,奉獻(xiàn)精彩!【編輯:懷才抱器】【江山編輯部?精品推薦F201809210003】   

大家來說說

用戶名:  密碼:  
1 樓        文友:懷才抱器        2018-09-14 07:58:56
  精彩之作,不讀錯過是遺憾。問候作者秋安!
懷才抱器
2 樓        文友:守山人        2018-09-14 13:21:36
  感謝抱器老師點評,謝謝
3 樓        文友:若海若藍(lán)        2018-09-15 15:29:31
  奶奶不是和毛主席一樣大,而是偉大。偉人是偉大,奶奶是平凡的偉大。問好作者,秋安!
只碼字,不管事,不問事,不惹事。
回復(fù)3 樓        文友:守山人        2018-09-15 17:31:15
  謝謝若藍(lán)老師點評,問安
共 3 條 1 頁 首頁1
轉(zhuǎn)到
分享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