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舟】半百人生(散文)
生日,每年一次,我看得比較淡,但今天的這個生日有點特殊,因為我五十歲啦!
回望這五十年的光陰,時光荏苒啊,浮沉如煙。年少時所有的美好,都在時光的長河里漸行漸遠(yuǎn)。曾經(jīng)的少年輕狂,也在漸進(jìn)的生命中,變得平和、深沉了。
想寫點什么,心緒萬千,該怎樣下筆呢?翻一翻已經(jīng)泛黃的老照片,回憶這五十年來的風(fēng)雨歷程……
童年的美好,令人留戀而又懷念。童年的快樂跟貧富沒有關(guān)系。在我的童年里沒有奧德曼,有的是小人書和我們自己動手做的木手槍、彈弓,現(xiàn)在回憶起來依然如昨,滿滿的開心和快樂。
童年最為深刻的記憶是去外婆家。
我家是在鄱陽湖大沔池的邊上,外婆家是在東邊和合公社的方家邊村,兩地相距約有十公里的路程。七十年代初,大馬路上跑的車也沒幾輛,短路出門靠的都是腳力。從我家出門,沿湖汊經(jīng)過檀林咀、陳家灣,在陳家灣坐個小渡船過到東山下,走田間小道過落得嶺的涼亭,到曹啟良村,再走過約兩三公里的長嶺,就到了外婆家。
我和哥只差一歲。三四歲的時候,要去外婆家,是一擔(dān)谷籮,我和哥一人坐一頭,老爸老媽輪流挑著去的。經(jīng)過曹啟良長嶺的時候,山道兩旁的柴蓬棍劃拉在谷籮上,“噠噠”作響。山道彎彎的交響樂,是我們童年最曼妙的音樂記憶。
在外婆家最快樂、熱鬧的時候,就是過元宵。元宵拎龍燈是民間的傳統(tǒng),但在我們家這一帶已經(jīng)沒有了。外婆家那邊卻是保留得很好,元宵拎龍燈每年都有。所以,每年的正月十二三,我和哥就會去外婆家過元宵。
曹啟良兩三公里的長嶺上,沒有人煙。路上有兩座涼亭,也就是古驛站,這個可是有些年頭了,亭柱都是十幾厘米厚的大磚塊壘起來的。文革中,附屬建筑被拆了,就剩涼亭了,山道穿亭而過。涼亭兩邊有長石板,可供行人歇腳。在兩座涼亭中間的路邊上,有一片墳地,外婆說,這一塊埋的都是兇死的、短命的,邪氣很重。外婆每次來我家小住,都會跟老媽講,誰誰誰,中午過長嶺,看到一個女鬼,坐在墳頭上梳頭,誰誰誰,傍晚過長嶺,聽到鬼叫,嚇得跑到家就病倒了。每每聽到外婆講這些,都瘆得慌。加上早期這地方還鬧過豺狼,說是外婆村里的三個小孩在村后山上玩,遇到財狼,一個小孩在跑下山的時候摔倒,被豺狼追上了。等到那兩小孩跑回家,喊大人們趕到的時候,這個小孩已經(jīng)被豺狼吃掉了半邊屁股。所以每次去外婆家,都是老媽把我們送到曹啟良村邊的一棵大樟樹下,二舅到那棵大樟樹下來接我們。
二舅身高一米七O左右,瘦瘦的,說話嗓音低沉,但穿透力強(qiáng),加上二都的腔調(diào),印象非常深刻。二舅人很聰明,有點文化,在大隊里做會計。手也巧,元宵的燈籠就是他自己動手扎的。我是有見過二舅扎燈籠的,破篾、刮篾,扎骨架,裁紙、糊紙,扭蠟燭座。每一道工序都一絲不茍,認(rèn)認(rèn)真真的完成。所以說,童年的快樂,離不開長輩們每一份關(guān)愛的付出。
吃過元宵飯,小孩們?nèi)耸至嘁恢粺艋\,匯集在村道上。在那個沒有電力的年代,平常漆黑的村道上,一下子燈火通明,人聲鼎沸,好不熱鬧。燈籠各式都有:圓的、方的、橢圓的,動物造型的……,其中最為奇葩的就是尿泡燈籠,這個是年前殺過年豬的時候,把豬尿泡留下,用氣筒吹到足夠大,扎緊,掛起風(fēng)干,等到干透硬化了,上下兩頭挖個圓孔,再用鐵絲圈個蠟燭座,由底下往上穿過,上面用一根木棍拎著就成了。
小孩們拎著燈籠,挨家挨戶的走,說些吉祥的話,討些糖果。
孩子們熱鬧的時候,大人們也不閑著,十來個人,組成一個拎龍隊,拎著一條長龍,挨家挨戶的走,掌彩討喜錢、香煙等。龍燈隊來了,一幫小孩就拎著燈籠,跟在后面湊熱鬧。
拎龍隊每進(jìn)一家都要掌彩,掌彩的人每喊一句,眾人就附和一句“好哇”。彩詞都是口口相傳下來的喜詞。比較經(jīng)典的如:
喂,(好哇)
龍頭進(jìn)門喜洋洋(好哇)
保護(hù)老板造府堂(好哇)
前面造起都督府(好哇)
后面造起宰相堂(好哇)
都督府里多富貴(好哇)
宰相堂里狀元郎(好哇)
左邊造起金銀庫(好哇)
右邊造起積谷倉(好哇)
金銀庫里多財寶(好哇)
積谷倉里萬擔(dān)糧(好哇)
造得東邊好跑馬(好哇)
造得西邊好乘涼(好哇)
……
當(dāng)然也有一些彩詞是隨機(jī)編的。比如:
龍頭進(jìn)門擺一擺啊
保護(hù)老板生只好崽
龍頭進(jìn)門轉(zhuǎn)一轉(zhuǎn)啊
老板生只冰糖罐,
龍頭進(jìn)門扭一扭啊
老板生只螺螄鬏(螺螄鬏,都昌話音,意為男孩的小GG)……
物質(zhì)匱乏的年代,這種快樂的記憶是深刻的,也是終身難忘的!
說到童年,有一個一直陪伴我們成長的重量級人物不得不提,那就是小舅。小舅比哥大十歲,文革末期的高中生。是外婆家與我們年齡差距最小的長輩。也是陪著玩得最多的一位。
小舅是聰慧的,這種聰慧是與生俱來的。
一起玩游戲,小舅一對二,正常的規(guī)則下,我哥倆都會輸?shù)?,所以就?jīng)常跟小舅提一個比較利于我們的規(guī)則玩。小舅微笑著,眼睛快速的眨巴著,連著說道:你們要這樣啊,好,那就依你們,輸了怎么辦!
我倆你看著我,我看著你,然后一同看著小舅微笑的臉和連眨的眼睛,遲疑不作答。因為你不知道這張笑臉的背后,又是一個什么坑在等著我哥倆。人說眉頭一皺,計上心來。小舅是眼睛一眨,又生一計。在跟小舅的那些日子里,雖說掉了不少的坑,但也是快樂的。
小舅有一個特長,能橫著寫反字。有一天,他寫了一行字,讓我倆認(rèn),我倆看了好一陣,沒看出來。后來小舅把紙翻轉(zhuǎn)豎起,迎著光,才看到,寫的是我倆的名字。現(xiàn)今社會,會這種玩法的不乏其人,但在那時的農(nóng)村,可算是高手在民間??!
小舅的聰慧,在后來的生活中得到了印證。頂替外公,到景德鎮(zhèn)百貨公司上班,從一個“三無”(無資金、無技術(shù)、無背景)人員,逆襲成了百貨公司家電部的高層領(lǐng)導(dǎo)。拿現(xiàn)在的話來講,就是“屌絲逆襲”的典范。時至今日,小舅的聰慧和為人,仍是我輩的標(biāo)桿!
后來上學(xué)了,去外婆家的次數(shù)也就少了。無憂無慮的童年也漸漸一去不復(fù)返了!
我與大哥從小一起長大,兄弟情義深厚。記得有一趣事,哥剛上小學(xué)的時候,我還沒上學(xué)。有一次我倆聊天,說到老師批改作業(yè),因為家鄉(xiāng)話“改”和“解”同音,都發(fā)“gai”音,我便好奇的問:改作業(yè)怎么改呀,是不是解(gai)開扣子一樣的呀。大哥撲嗤一笑,解釋說:不是那個解(gai),是老師檢查對錯而用紅筆畫勾叉。我是一臉的茫然不解。因為以當(dāng)年的智商,根本無法想像沒有親身經(jīng)歷過的事情到底是個什么樣子,所以只能似懂非懂的點點頭!
在我倆七八歲的那一年冬天,一大早出來,看到別人在玩冰,就回家偷偷跟哥講,哥說:我們也去。
我倆來到村子前面的水塘,水面結(jié)了冰,有一寸厚,小孩可以在冰面上走,水塘東邊已經(jīng)被人砸開了,撈冰塊的時候,哥一不小心踩空,直接滑到水里去了。我去拉,根本拉不上來,就急忙的跑回家喊老爸,等到老爸一幫大人把哥拉起來的時候,哥已經(jīng)全身濕透,凍得直哆嗦。
那時爺爺還在沒起床。老爸把哥抱回家,脫光衣服,擦干了水,爺爺就一把接過去,貼身放在自己的懷里。奶奶在一旁跟爸念叨:不要再罵了哈,已經(jīng)嚇著了!
后來,老爸嚴(yán)令:沒有他的允許,一律不準(zhǔn)玩水。以致于我倆到十好幾歲,老爸才讓下水游泳!
大哥是勤勞的。
那時,老爸手巧,在造紙廠,自己用洋鐵皮敲打成小水桶,大約能裝二三十斤,讓我倆抬水,剛開始不默契,抬起來前拉后扯,踉踉蹌蹌的,一桶水抬到家就只有大半桶。但從此后,全家的用水就我倆包了,直到我倆上中學(xué)。
每次抬水的時候,哥總是把水桶放在靠近他的那一頭,雖然有時候我也說我能抬的動,但他還是會習(xí)慣性的往自己的方向拉一下。
周末時,哥都會帶著我?guī)屠蠇尭赊r(nóng)活。抬大糞,拔草,耘禾,澆水,割禾,割麥,撿棉花,種菜,打農(nóng)藥,施化肥,應(yīng)時的農(nóng)活,什么都干!
暑假時,老媽間或會去老爸廠里住上一段時間,家里的農(nóng)務(wù)就交給我倆。一大早,我倆就會去禾田放水,耘禾,拔草。放不了水的田,我倆就會抬個水車去車水。隨后奶奶就會雞蛋炒飯和一瓶茶水送到田頭。
干活的時候,我倆都會先分好。但我的嬉性大,每每哥完成了,我還有一大半,但哥并不怨言,繼續(xù)一起完成了再回家!
基于哥的這種豁達(dá)和寬容,我倆在家從來沒有吵過架。那時村里別人家的孩子經(jīng)常會打架,唯獨我倆沒有。在我家前面有一個叫毛妹的,論輩份我叫奶奶,見到我媽就說:“你兩只好爭氣個崽!”
其實,我倆是有過一次,而且是僅有的一次打架,我到現(xiàn)在還清晰記得!
小時候,老爸經(jīng)常會在暑假接我倆去造紙廠玩。有一年,我倆去了以后,老爸因公出差,就把我倆托付給一個姓“趙”的大伯照顧。
老爸是搞木工機(jī)械修理的,木工的工具很齊全。老爸出差后,大哥就拿起工具來做木手槍。貧困的年代,沒什么可玩的,加上那時看得最多的是戰(zhàn)爭題材的電影,我們對槍特別的癡迷。擁有一把木手槍,對小孩來說是一件很神氣的事。
哥在忙的時候我也沒閑著,而我在鋸木頭的時候,一個不小心鋸著手指,鉆心的疼,疼得我哇哇大哭。后來的吃飯,洗衣服,洗澡都是哥照顧著我。
也是這段時間里的一個中午,我倆睡午覺,發(fā)生了矛盾,我突然情緒上來,在哥的后背捶了一拳,力量很大,我自己都聽見“咚”的一聲。哥哭了,我也懵了。但一覺醒來,哥還是原諒了我?;蛟S哥不一定記得這件事情,但到現(xiàn)在,每每想起,我都心存愧疚。
無論做人做事,哥一直是我們的榜樣,但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總是摻雜了太多自己的任性,所以往往得不償失。
大哥是聰明的。
做什么都是有模有樣的,木手槍無論是形狀還是比例,都挺好的。后來我倆玩的打火柴棍的槍,打火炮的子彈筒,都是大哥自己找材料做的,做出來的都比別人的好看!
說到做手槍,有一件事就不得不說。
大概是我十歲那年,寒假,年前的一個晚上,哥在用腳踏車的鏈條做打火柴的槍,少橡皮筋,叫我去四伯家的堂哥那兒看有沒有。
我去問了沒有,就出來,正往家走,碰到二伯家的堂哥,叫我跟他一起到樓下村細(xì)表叔家去。他年后就要結(jié)婚,到表叔家借點錢,讓我做個伴。
去樓下村正好經(jīng)過我家屋后面,我在屋后大聲的喊了一聲:哥,沒有橡皮筋哈。就跟著堂哥去了表叔家。
在表叔家呆了約兩個來小時,我倆就往回走。快到村口的時候,聽見嶺脊上人聲嘈雜,那天晚上霧氣很大,月光朦朧,只見人聲,不見人。我倆好奇,循著人聲走進(jìn)人堆里。
大家都在說再去找找,沒有人注意到我倆進(jìn)來。堂哥問了一聲:找誰呀!正好四伯母聞聲轉(zhuǎn)身,一眼看到我,就大聲說:里只死崽俚,到處找你,原來你在這里。
我一臉驚愕!這時老媽、奶奶也過來,一頓的數(shù)落。后來大家一說才明白過來,堂哥一個勁的道歉。
原來,那時農(nóng)村鬧豺狼,經(jīng)常有豺狼吃小孩的事情發(fā)生,老媽聽我喊了一聲,半天沒回家,就讓哥出來找我,哥找一圈沒找著。老媽就著急了,說我肯定是被豺狼給叼走了,就發(fā)動全家族的人,村前村后,樹林竹巒,到處找。還是沒找著,正準(zhǔn)備擴(kuò)大尋找范圍時,我倆出現(xiàn)了。
無論在什么時候,都應(yīng)該對親人報個平安,因為他們的心在牽掛著你!這也是一種孝道和尊重!
哥倆間的回憶太多太多,三言兩語說不完……
少年的生活,總是苦澀相隨。但有大哥的寬容和陪伴,算是苦中有甜。
大哥在老爸“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思想指導(dǎo)下,經(jīng)過自己的努力,考上縣師范學(xué)校,光榮的從事著陽光下最驕傲的事業(yè),將一生最美好的青春年華都奉獻(xiàn)在三尺講臺。三十年的時光浸染,三千青絲變白發(fā),當(dāng)初意氣風(fēng)發(fā)的少年,如今已是一樹梨花開又放啊!
大哥可以說是多才多藝,吹的一手好笛,寫的一手好字,下得一手好棋(指象棋)。多年的社會磨礪,一付眼鏡的背后,思路清晰,睿智沉穩(wěn),能夠做到處變不驚,慌而不亂,忙中有序。婚后生有一子一女?,F(xiàn)兒女已成人,家境漸寬。閑暇之余,打打麻將,拉拉二胡,生活很是滋潤、逍遙。
九十年代初,學(xué)校畢業(yè)后,在改革春風(fēng)的吹拂下,我來到了東南沿?!=〞x江,開啟了人生最風(fēng)光的事業(yè)——頂家立業(yè)。
一九九四年的正月十八日,一聲啼哭,女兒來到了這個世界。
我記得是那年元宵過后,也就是正月十六的晚上,妻肚子疼,老爸找來村里的接生娘,一番檢查,接生娘說:還是送鄉(xiāng)衛(wèi)生院穩(wěn)當(dāng)些。
老爸老媽二話不說,兩人分頭行動。
老爸叫來幾個我的堂兄弟,用竹床把妻送到鄉(xiāng)衛(wèi)生院。老媽就直接去了衛(wèi)生院婦科醫(yī)生羅醫(yī)師的家,羅醫(yī)師平時和老媽關(guān)系不錯,沒多久兩人就到了衛(wèi)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