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韻】過年(散文)
現(xiàn)在的物質(zhì)極大豐富,平時吃的喝的跟過年也沒啥區(qū)別,顯得年味淡了。尤其到了我這歲數(shù),一個六零后的人,簡直有點兒怕過年了。過完年意味著又長了一歲,又離退休逼近了一年,也就沒有了慌慌的勁頭了。在我小時候的那個年代,平時是吃粗茶淡飯的,偶爾還要吃憶苦思甜的糠窩窩。只有到過年的時候才能吃到葷腥、吃到細糧,才能做件新衣裳,所以是盼著過年的。一進臘月濃濃的年味就蔓延開了。
“臘七臘八凍死雞鴨”。那個年代沒有實現(xiàn)工業(yè)化,幾乎沒有二氧化碳的排放,無法制造出溫室效應(yīng)。城市的規(guī)模又小,樓房又低,也無法遮擋住從西伯利亞刮過來的凜冽大風(fēng),天頭極寒。尤其在農(nóng)村,散養(yǎng)的雞鴨沒有窩棚,又缺乏足夠的食物,有的體力不支,無法抗拒寒冷,就有活活凍死的。這些個生靈下的蛋是用來換取柴米油鹽醬醋茶等生活的必需品的,是給一家人提供調(diào)劑餐桌上的滋味的,所以在平時是不忍殺了吃的。寒氣給了百姓補充營養(yǎng)的機會,尤其在過年的時候終于可以品嘗到美味了。從此刻起,家家也就開始悄悄準備年貨了。養(yǎng)豬的人家要把育肥的豬交到縣里的食品公司去,換回錢來,扯上幾塊布料給孩子們做一件新衣裳,或買一些糖塊、瓜子、豆腐、粉條兒和少許肉食等,當作在過年的當天和正月里招待親戚朋友的高級食材。有的人家養(yǎng)殖的豬營養(yǎng)不良,骨瘦如柴,一看就是個病秧子。這樣的豬交不出去,就只好惋惜地、心酸地自個家里殺了吃。養(yǎng)了一年的豬到頭來交不出去,就換不回衣料和來年一年的生活必需品,這是件很痛苦的事情,是過年時啃著肉骨頭掉眼淚的哀愁的事。
到了臘月二十三這天,要祭灶神,百姓稱作小年兒。這天是灶王爺?shù)纳?,要把鍋灶洗刷干凈,要沾點兒油星刷刷大鍋。有條件的人家要炒個肉菜,或者拿出凍死的雞鴨擺在鍋臺上,上三炷香,念叨念叨。給灶王爺上供,祈求來年日子紅火、衣食無憂。平時這口大鍋是沾不到葷腥的,熬大白菜是不擱油的。每天除了蒸窩頭、煮渣粥外,還在鍋里插豬食,灶王爺有多寡淡?能不嫌棄嗎?所以到了他老人家生日的這天,也要給他改善一下生活,讓他嘗到葷腥,過個小年兒。
臘月二十四這天,大人們開始打掃屋子的各個角落,拆洗被褥和窗簾,用熱水洗頭、擦身子,要把一年的污垢和晦氣全部清洗掉,干干凈凈地迎接新年的到來。
小孩子們都放了寒假,三三兩兩地到城里去看熱鬧。我們最愛看的就是賣鞭炮的攤位,攤主比著賽著看誰放的鞭炮響。這邊挑了一掛五十響的,我們圍過去。那邊就挑了一掛一百響的,我們呼啦一下子又跑到那邊去看熱鬧。放完鞭炮,攤主馬上吆喝著推銷他的鞭炮如何如何響,大家躍躍欲試。那邊那個賣五十響的攤主沒有一百響的,就推著攤位到遠一點的地方又挑了一掛。我們又縮回拿錢的手,呼啦一下子跑到那個地方去圍觀。就這么著,聽了一上午的炮竹響,過足了癮?;貋頃r我們?nèi)巳诉€是買了一卦五十響的鞭炮。我們發(fā)現(xiàn)五十響的跟一百響的響聲沒啥區(qū)別,價錢卻相差一半。(那個年代還沒出現(xiàn)一千響乃至一萬響的鞭炮,也沒有打到天空上綻放的煙花)。
那一掛五十響的鞭炮是用來過年時燃放的。我們舍不得把一掛鞭挑了燃放,我們把編著花的炮芯子解下來,一個一個地燃放。那時候的農(nóng)村沒有院墻,只有用高粱秸稈和玉秫秸干扎成的寨子,用高粱秸稈頂端的那一節(jié)秸稈點燃鞭炮最合適。我們專門到用高粱秸稈扎寨子的人家去,偷偷折下一截,撕下外面的硬皮,點著里面的瓤子。高粱秸稈的瓤子就像炭火似的,不起火苗,不耐滅火,總是紅著。我們隨時走到人多的地方從褂兜里掏出一個鞭炮點燃,啪的一聲嚇唬他們一下。我們老去那里撅寨子上的秸稈,那戶人家看也看不住,就往上潑灑屎湯子,從此就再沒人撅高粱秸稈去了。我們就拿鞋帶兒當火種。鞋帶兒也不耐滅火,只是不時地得吹一下,把碳灰吹掉,才能保持明亮的炭火。
到了臘月二十五,老師又把我們找回了學(xué)校,說臘月二十六要趕“社會主義大集”,我們要自己動手糊小紅旗和小綠旗。還說集市上啥都有,可以隨便以物易物。那天我偷偷裝了一只雞蛋,準備換點好玩的東西。
“社會主義大集”好生熱鬧,村村都組織了鑼鼓隊。生產(chǎn)隊長舉著一桿寫有該村代表隊的大紅旗和敲鑼打鼓的大人走在前面;小學(xué)生手里舉著自己扎的小紅旗、小綠旗,喊著口號走在隊伍的中央;村里的民兵和骨干社員們走在最后,浩浩蕩蕩來到集市上。各村的代表隊鑼鼓喧天地一列列魚貫而入。街道兩旁確實有稀稀拉拉蹲在地上售貨的人員,但我們無法停下腳步進行交易。我的那個雞蛋也被碰碎,弄了一褂兜子,黏糊渣渣地不知咋好。跟著隊伍走到盡頭就又原路返回來,仍是敲鑼打鼓喊著口號?,F(xiàn)在想起來,簡直就是個笑話。
到了臘月二十七這天,陽光燦爛,多日來的寒風(fēng)也收住了扇動的翅膀,一派祥和的景象,人們歡歡喜喜地準備過新年了。突然公社的兩名干部來到村里傳達上級指示,要求全體社員過一個革命化的年,要做到:“早起四點半,中午帶頓飯,晚上看不見,外加連軸轉(zhuǎn)?!焙眉一铮甑臍夥樟⒖套吡藰觾?。大人們馬上抄起家什到河渠里破開冰層,挖出河底的淤泥進行積肥。小孩子們也要回到學(xué)校排練節(jié)目。我們并沒有感到不滿,相反人人都處在大干社會主義的亢奮之中。
大地冰封以后,河溝里不再有流動的水,僅有的那些水凍成了厚厚的溜冰,有的地方塌陷下去,周邊裂開了長長的縫隙,社員們就用撬棍撬,用冰镩镩,用洋鎬刨。把冰塊掀翻,冰塊的下面幾乎沒有水了,黢黑的泥巴有兩個挖鍬的深厚,還是柔軟的,挖上來甩到河岸上,一會兒就凍成黑色的土塊。
河床上的黑滓泥是水垢和雜草的混合物,經(jīng)過多年的腐爛、沉積,才形成的,是極好的田間肥料。據(jù)專家們考證,世界上共有三大塊黑土地,一塊是美國的密西西比河流域,總面積為120萬平方公里;第二塊是烏克蘭的第聶伯河畔,總面積為190萬平方公里;第三塊是我國東北地區(qū)的松遼流域和三江草原,總面積為102萬平方公里。黑土的有機質(zhì)含量高、土壤肥沃、土質(zhì)酥松,最適合農(nóng)耕生產(chǎn),有“世界糧倉”之贊譽。據(jù)說,形成一厘米厚的黑土地需要四百年的演化過程,可見其珍貴。河床上的淤泥正是黑土地的原料,人們把它們挖出來,摻和到貧瘠的田野里,能夠改善土地的成分,對提高糧食產(chǎn)量大有益處。
河床的最底部,有的地方還有少許的冷水,一些個魚兒都貓在里面,掙扎著想越過寒冬,或能僥幸熬到來年的開春兒,等到冰雪融化時,它們就得救了。這個季節(jié)的魚兒們都自然地生長了厚厚的脂肪,孕育了滿肚子的魚子,營養(yǎng)豐富,口味極佳。勞作的社員們會拿鐵鍬把這些魚兒鏟出來,分而食之,是過年的上好佳肴。有的社員分到了魚,不舍得自家吃就串家兜售。那時花錢買魚吃的人家不多,有一個來我家售魚的,我父親想買。因為我不吃肉,沒有魚吃,似乎作為他的老兒子就等于沒有過年。但魚價較高,一共也就是一盤子小瓜子魚就要一塊錢,父親躊躇著在屋子里來回踱步。那個賣魚的人也站在屋子里靦腆地紅著臉看著他,我也拿期盼的眼神盯著他,心里祈禱著把魚買下來。最后,父親吃了大虧似的,嘬嘬牙花子,一狠心買下了魚。
我們在學(xué)校排練的節(jié)目有小合唱《大海航行靠舵手》、《我愛北京天安門》、《社會主義好》等歌曲,還有舞蹈《亞克西》。在大年三十那天,我們分幾組挨著家慰問演出,從中午一直演到晚上煮了餃子。那時農(nóng)村的平房比現(xiàn)在的城里的樓房還要窄許多,人口又多,一大家子忙著包、煮餃子,我們這些個孩子們進去就把屋里擠滿了,還有一些進不了里屋,就站在外間屋里。不管三七二十一,上去就演我們排練好的節(jié)目。社員們還一個勁的夸我們唱得好?,F(xiàn)在想起來,虛假極了,心里不定咋膈應(yīng)我們呢。
年三十的晚上,剛吃完餃子,上邊就來了通知,要組織社員往地里送肥料。要把白天從冰窟下挖出來的黑淤泥運送到白地里邊去。黑淤泥已經(jīng)凍成了冰坨坨,用洋鎬一刨就能分成塊狀,可以像搬石頭那樣搬上牛車??尚Φ氖?,上邊的指示竟然不讓牛、馬這些牲畜拉車,要人拉車。壯勞力們輪換著駕轅,后面一群人推著車走。社員們也納悶不知何意,拉了一宿,人困馬乏。
古人根據(jù)天地運行的規(guī)律確定了四季,年就成了一年四季的時間總稱。年三十既是一年的歲尾,又是第二年的起始之日,夜間的十二點鐘正是兩個年的交合之時,人們要守歲,守到這個時辰就到外面燃放鞭炮,以示辭舊迎新。
民國時期,政府把新年的第一天定為了春節(jié)。這一天人們要互相拜年,小的給長輩們磕頭,長輩們給小的壓歲錢,然后就挨家挨戶地互相拜年。這一天過后就是走親戚拜年了,要拜到出正月為止,叫作“青草埋驢眼,拜年也不晚?!?br />
由于要過革命化的春節(jié),那一年這些個陳規(guī)舊習(xí)就被清掃掉了。那時候家家都安上了小喇叭,早上四點半準時廣播,不起床睡懶覺是絕對不可能的。大人們只好在冰凍的農(nóng)田里在月光下見了面張著哇哈互相拱手拜年。我們這些個小孩子們?nèi)嘀殊斓难劬?,要背起糞筐給生產(chǎn)隊拾糞去。那個年代我們沒有見過汽車,各村都養(yǎng)牛、馬、驢和騾子。用牛和驢拉耠子耕地;用馬和騾子拉車運輸。所以,到公路上去,到通往田野的鄉(xiāng)間小道兒上去,準能發(fā)現(xiàn)一堆堆或一溜溜的牲口的糞便。那時我們聽著家里的小喇叭廣播,聽著村里大喇叭播放的激昂的歌曲,熱血沸騰,我們是熱愛集體、熱愛勞動、熱愛生活的,年的味道也是革命化的濃濃的味道。
當然,對于年來說,每個時代都有不同的過法,我們那個年代過的也是挺有意思的,在我們那代人的心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跡。相信歷史也會記錄下濃墨重彩的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