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楓】身后事(微型小說)
四十年前我離家求學(xué)時,這還是一塊集體土地,有20來畝,西北臨水,東南向陽,方方正正,一馬平川無遮擋,文革中是村里安排的知青點,名號挺響。知青回城后,地也沒分給農(nóng)戶,村里留著自用,承包戶交點費用給村里貼貼日?;ㄏⅰUf白了就是村集體的小金庫來源,日子活泛些個。
后來,殯葬改革,不允許自留地里土葬,村里誰家死了老人就都葬在這地里,便成了村里的一塊公墓。村里安排一個有些見識的老人管理,規(guī)劃陰宅基地的排列,不要錢。頭幾年大多是墳頭,漸漸地都改建成磚石墓基,豎起碑,刻上碑文,放上遺像。逝者的生平籍貫一眼到底。逢年過節(jié),子孫后代祭奠再不會摸錯門戶。附近村里死了人也找關(guān)系來此要一穴之地的漸漸多起來。于是,村里象征性收個三五十塊錢。一里之外的縣公墓陰宅價格飛漲,早就突破萬元,村里的這塊墓地漸漸熱起來。做墓碑的P石匠看到了商機,找到支書,承包了這塊地,做起了墓穴生意,猶如開了一爿棺材鋪。價格比縣公墓便宜甚多,據(jù)說還得到了縣民政局的批準(zhǔn)。墓基一色大理石,比縣里官辦的墓基寬綽,豪華。這塊民辦墓地從此名聞遐邇,生意越來越旺。石匠獲得了公墓經(jīng)營權(quán),還送給審批人一座墓穴,風(fēng)水不錯。但不清楚哪一穴,道聽途說罷了。
我老父親去世時,這塊地還不是墓地,就在不遠的縣公墓購得一穴,記得買了6千多元呢!一晃二十多年前的事了。我岳父岳母、長兄終老就在村公墓免費獲得墓穴,享受了村民待遇,這是十幾年前的事。p石匠經(jīng)營后,村民的待遇也被出讓了,墓地一律明碼收費。
臘月底回老家祭祀,發(fā)現(xiàn)村公墓里有好幾座活人的喜墓,裝修光鮮上眼。圖終老省事,碑上的名字也一氣呵成刻好了。有熟悉的老人,也有發(fā)??;有本村農(nóng)民,也有退休公職人員,多是熟人。小時候,村里老年人活到七八十歲,都要置辦棺材,叫做壽材、喜材。裝喜材的人家會放爆竹,發(fā)紅包。紅紙里包著五分硬幣,大方的人家里面有二角紙幣呢!小時候我去現(xiàn)場等到過。我的祖母90歲那年去世,正值文革中期,興作火化,生前未能裝喜材,剖析多年的棺材板只好分了,我家也分得一塊,討個吉祥。
喜墓乍看沒有兩樣,一樣的大理石基座。碑上刻有墓主夫妻的名號,出生年月日。只是把卒年年月日預(yù)留下空白,屆時填空。但姓名涂成紅色,表示人還沒住進來。待夫妻有一方進去了,把名字涂成黑色。姓氏依然紅色,人死了,姓氏還活著,傳下去。
大概經(jīng)濟發(fā)達了,活人置墓如同過去裝喜材,還不是一個半個。有連著的十座墓基,一字兒鋪開,像是一把同花順子。還沒豎碑立傳,墓基上都印著"己售“字樣,聽說是一族兄弟定購的,似乎怕人捷足先登了。一字擺開的十座墓穴很搶眼,雖然看笑話的不少,還是接受了不少老年父母嫉妒的目光,拿作兒孫抱團的典范喋喋不休:你看人家手足情深,做鬼也要守一處!置辦喜墓的人動機不一樣。有退休老人自購的,有想為殘疾或不成器的兒子打算的,還有精明的人用來投資理財。比起房地產(chǎn),陰宅升值空間更大。不過,更多人心存忌諱。
年根歲底,清明冬至七月半,來墓上燒紙的后人絡(luò)繹不絕。殺豬的九爺也來給自己燒點紙錢。他點燃一卷黃紙,大方地給周邊鄰墓燒燎一下,口中念念有詞道:諸位鄉(xiāng)里鄉(xiāng)親,偶給你們拜年了!請你們幫我看好屋基墩子……
不是皇上的平頭百姓,于生年購建墓冢,其實是將身后事前置,不讓兒女操心,踏實。
寫于2020.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