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問君能有幾多愁(賞析)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yīng)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睍r節(jié)正值將春未春之際,此時恰又是夜闌風輕,臨窗而立,看著萬家燈火,忽然就誦起了這一闋《虞美人》,竟覺有極致的凄涼與愁緒似逾經(jīng)千年而復(fù)來。
時光流逝難倒回,現(xiàn)代人無法再親赴李煜所在的朝代。但此闋詞從字里行間如流水般奔淌清涼的感傷,無論經(jīng)歷了多少年歲,無論誦讀者身處在什么時代,都能夠浸透我們的四肢百骸,直達柔腸肺腑,被詞意中所渲染的無邊戚然和無奈所深深打動:在情也好,在思也罷,甚或是在悔恨中做出無力的掙扎……那無法擺脫的濃郁的傷感都會怦然跳躍出來,瞬間顛沛內(nèi)心、流離情緒,化作一把蒼涼的刀,剔割著人的思想,剁出無限酸楚與惆悵。
其實,以悲愁哀傷作為創(chuàng)作題材的詩詞,在古代眾多文人墨客的作品中是屢見不鮮的。無論是國愁、鄉(xiāng)愁,還是情愁、家愁,或者是離愁、閑愁等等,這類主題的作品浩繁如星,其中亦不乏經(jīng)典之作,熠熠生輝、爭相閃亮,供后人千秋傳誦、萬代景仰,在文字的疆域里長歌當哭。
《詞史》曾這樣評判過,“言辭者,必首數(shù)三李,謂唐之太白,南唐之二主與宋之易安也?!边@里所說的“三李”實際當為四位李姓之人,其中“唐之太白”指的是唐朝的李白,“南唐之二主”指的是過渡在唐宋之間的五代十國中的南唐國君李璟、李煜父子倆,而“宋之易安”則指的是宋代的李清照。關(guān)于愁緒,這四人都有著膾炙人口的詩詞句傳世——“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這是李白對現(xiàn)實與理想有差距所產(chǎn)生的愁緒,這樣的愁小中見大,遞進著悲憤與壓抑的情感;“青鳥不傳云外信,丁香空結(jié)雨中愁”,這是李璟對于國家處在外患滋擾之下的危機感,此愁近中見遠,橫生出一腔濃濃的家國憂郁;“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這是李清照困于現(xiàn)實逼仄,于孤苦中產(chǎn)生的愁緒,此愁由清及冷,寫實了詞人當時的生活境況。我們還可以這樣去理解,李白、李璟、李清照三人的愁,都是能自我感知愁之始于何因、結(jié)于何事、落于何處,即便無法頓時排解,也至少像看病遇上了好大夫一樣,起碼知道了愁之癥結(jié)所在,可待尋方下藥去清除,或者對癥結(jié)的預(yù)后有一個主觀的知情,而獨獨李煜“問君能有幾多愁”之愁字,安放在一個設(shè)問句里,便是被動地愁生愁結(jié)了,且這種“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的愁生愁結(jié),已成千古之絕唱,至今無人可超越,這可比李清照的“一個愁字”在數(shù)量上、程度上都要多得多、大得大、深切得多,甚至連愁之歸處都茫然而無所覓,更不消說要去怎樣排解了。
事實也的確如此。從古至今沒有哪一位詩人詞家的作品能比這闋《虞美人》之言愁更為深曠遼遠,詞中那種極度情緒上的委頓和情感上的無奈蒼涼,似乎已經(jīng)超越了文字所能表述的極致,讓人如患一場大病,正處在奄奄一息的狀態(tài),僅彌留著幾不可辨的游絲氣息……華麗的憂傷,最是能戳痛人的心房,其滲透力、影響力,更具深遠而不可估量的價值。時至今日,我還沒有發(fā)現(xiàn)其他任何作品單從字面上、句子上的意義,就能拆解、分蘗出更多的不同體裁的作品,只有李煜的這闋《虞美人》做到了——《小樓昨夜又東風》《問君能有幾多愁》《一江春水向東流》等當代各類文藝作品的出現(xiàn),即緣于李煜的千古名篇引來今人的諸多想象。盡管再創(chuàng)作的素材內(nèi)容與李煜毫不相干,但起碼剽竊了他作品中的句子或靈感。如果沒有李煜這闋詞,也許這些后世創(chuàng)作出來的小說、影視劇、歌曲恐怕連個好聽的名字都沒有。
當然,要探尋領(lǐng)悟李煜的詞,就得設(shè)法深入他詞中的場景、意境。為此,我們不妨去翻看他的家譜和人生履歷,在翻看之后,陡然會生起一種“我見猶憐”的情緒,直覺得他被歷史至少開了兩個大玩笑。并且這兩個大玩笑是按照互為因果、互為承續(xù)、互為影響的程序漸進著、演繹著、發(fā)展著的,乃至于在他四十二歲的短暫生命里,將錦繡與荒蕪、繁華與落寞表現(xiàn)得跌宕起伏,就像川劇變臉藝術(shù)一樣,無論黑白彩繪,無論善惡形象,無論美丑裝束等等,李煜都在方寸之間的人生舞臺上做出了淋漓盡致的表演?!疤旖绦脑概c身違”,這是他的命,也是他的運,似乎幸與不幸都在轉(zhuǎn)折一瞬間,似一場落雪飛花,只可惜絢麗太短暫,終于融化,交付與“一江春水向東流”?!捌鱿侣涿啡缪﹣y,拂了一身還滿”,李煜如是枉自嗟嘆,以淚水填補心事,借滄桑寫意遭逢,憑憤懣自慰悲切,這在他人生后半程的多篇詩詞里,是有毫不隱晦的表露的。
那么,是哪兩個大玩笑戲謔了李煜,從而讓他短暫的后半生充滿悲劇呢?
首先是他的從政,即當上了皇帝。本來李煜生來就個性怯懦優(yōu)柔,膽小怕事,打小只喜愛舞文弄墨、描龍畫鳳,寫得一手好詩詞,畫得一紙好丹青,在文學上的造詣可謂已至登峰造極、爐火純青的地步。特別是在填詞方面,他追隨其父李璟,繼承了由溫庭筠等人開創(chuàng)的“花間詞派”藝術(shù)風格,并加以創(chuàng)新,摒棄了這一流派一貫的精雕細琢、蹙金結(jié)繡的寫作手法和追求虛空婉約、香艷華麗的內(nèi)容架構(gòu),融入江南地域風情及人文特色,使詞意趨向于簡約的白描淡彩形式,讓人讀起來更加簡潔明快、通俗易懂。這也是李煜的詞為什么從宮廷到民間都能贏得大量粉絲的重要原因。已故著名作家柏楊曾中肯地評論過,他說李煜“詞學的造詣,空前絕后,用在填詞上的精力,遠超過用在治國上”,可見千百年來,李煜之詞在歷史中的深遠影響。也就是說,李煜本來就不是一位事業(yè)型男人,可他的老爹李璟卻因為此子在情趣愛好方面投了自己的味兒,便定了他繼承皇位。更要命的是,李璟把皇位傳給李煜的時候,南唐就一直在執(zhí)行著“奉宋正朔,降制示尊”的綏靖治國政策,原以為傍上了宋國這位大爺,由它罩著,南唐就會少一些內(nèi)憂外患,殊不知最終養(yǎng)虎為患,覆國的悲劇從此注定,“故國不堪回首”的結(jié)局也因此在所難免。可悲可嘆又可笑的是,李璟就這樣把國家的命運像布置一個填詞作業(yè)一樣布置給了李煜,試想,這位從來不善政課軍工、不問民情外事的皇位繼承人,能把國家也像作詞那樣拾掇得工工整整、平仄無訛嗎?這不是開國際玩笑又是什么?
第二個大玩笑則是關(guān)乎李煜個人感情生活的。史載:李煜在坐上皇位之前,接受了一樁政治聯(lián)姻,將開國功臣周宗的長女周娥皇納為了王妃,后來李煜登基后,順理成章地把她冊封為皇后,史稱“大周后”??上н@位早先深得李煜寵愛的大周后福淺命薄,在皇后的寶座上沒坐上兩年,竟然罹患一場大病,眼見得不久于人世。周娥皇有一個小自己十四歲的妹妹名叫周女英,聽說自己的姐姐重病不起,便入宮去探視,這一探視不打緊,恰巧被李煜撞了個正著。而此時當上了皇帝的李煜,隨著身份、地位的改變,在性情上已不僅僅是“怯懦優(yōu)柔、膽小怕事”了,漸漸癡迷于花天酒地、放蕩不羈的奢靡生活。用現(xiàn)代的話來說,此時的李煜在男女問題上似乎已經(jīng)墮落成了一位十足的渣男。當楚楚動人、年輕貌美的周女英進宮來探視其姐姐被他撞見后,這位不安分的姐夫竟然覬覦上了小姨子,于是便有了“眼色暗相鉤,秋波橫欲流”,并且慢慢朝著“臉慢笑盈盈,相看無限情”方向發(fā)展,直至后來公然“花明月暗籠輕霧,今宵好向郎邊去”,就此將這段姐夫與小姨子的偷情公開明朗化起來,待到周娥皇一命嗚呼,李煜守完喪期之后,就迫不及待地將周女英封后扶正,史稱“小周后”。
俗話說,因果輪回,終有報應(yīng),出來混終是要還的。小周后得遇李煜是探宮給探出來的機緣,姑且算作是她的一進宮吧!后來南唐被北宋滅國,李煜夫婦雙雙淪為宋朝的階下囚,當時的宋主趙匡胤并沒有取他們的性命,相反還封了李煜一個極具諷刺意義的“違命侯”爵位。但在北宋第二任君主趙光義上任后,這家伙除了在才學方面不及李煜之外,其放蕩不羈的德行竟然與當年剛做上皇帝的李煜無二,甚至比李煜還變態(tài)。按照宋朝俗例,但凡逢年過節(jié),各級官員的夫人都要進宮去給皇家女眷請安,作為違命侯夫人的小周后自然也得去。歷史就是這樣驚人地巧合,這小周后的二進宮時,一不小心又撞上了新一位帝王趙光義,趙光義可沒有當初李煜撞上她之后那樣又是寫詞又是偷情地玩浪漫,而是直接把她給強幸了,還把強幸的過程讓畫師給畫了下來,公然把給李煜戴綠帽子的事情嘚瑟出來,故意讓天下人都知道,以求從心理上摧殘李煜,達到長期霸占小周后的目的?!半僦瑴I,相留醉,幾時重?”“垂淚對宮娥”“只是朱顏改”。從李煜這些詞句里,我們已然發(fā)現(xiàn)他再也沒有最初那些《菩薩蠻》式的伶工情調(diào)了,卻橫添了幾多悲憤與屈辱心情——小周后兩番不一樣的進宮過程,強烈地摧殘了李煜的肝腸。歷史給他開的這個玩笑是沉重而巨大的,讓他想哭都哭不出來。
正所謂“王家不幸詩家幸”。第一個大玩笑,名副其實地將李煜塑造成真正的花間派中的花詞人,他的狼毫筆端蘸滿了香艷,有寫不盡的溫香軟玉,撩撥著人的荷爾蒙。用現(xiàn)代眼光去看,這些詞雖說藝術(shù)架構(gòu)很是清麗唯美,但實屬靡靡之音,像是給人服下了迷藥,會使人銷魂蝕骨、萎靡不振。這樣的詞如果讀得過多過久,就仿佛是紈绔子弟常去放浪形骸的風月場,會掏空人的錢財、身體,終是低級趣味的。但是在第二個大玩笑發(fā)生前后,隨著兵敗國破,導致“最是倉皇辭廟日”的到來,身陷囹圄的李煜才終于意識到自己不僅僅辜負了一個國家,還辜負了自己的滿腔才華。于是在殘酷的現(xiàn)實面前,他不想再辜負自己的余生,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生存價值,用沉重的目光去回首、悼惜前塵往事,并逐步清洗掉那些艷情脂粉氣息,徹底改變了自己的創(chuàng)作風格,留下了眾多以血淚寫成的包括此闋《虞美人》在內(nèi)的扛鼎之作。近代著名學者王國維評價說,李煜“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變伶工之詞而為士大夫之詞”。當然,從文學發(fā)展的角度來說,李煜這一詞風的改變,不僅拓寬了詞的意境,提升了詞的品味,更是對后世詞路的創(chuàng)作、發(fā)展產(chǎn)生了極具深遠的影響,后世一代又一代人在研討、推崇、喜愛著他的詞作。從這個層面去想,如果李煜泉下有知,他那幾多愁也該略感寬慰了吧!
然而不管怎么說,李煜茍活在卑微中的覺醒還是來遲了,他那沉甸甸的幾多愁終是沒能找尋到排解的出口,渴望中的那一條“向東流”的春江也始終沒有漲潮溫潤。相反,曾經(jīng)有過的那些激情和浪漫卻在歷史的洪流中被擊打成碎沫,化作“落花流水春去也”。在身心遭到百般蹂躪之下,回憶中的“春花秋月”也顯得十分黯淡無光,眼前的小樓東風更襯得料峭清寒難以禁受。此時的李煜,除了只能偷偷地替小周后拭去腮邊的“胭脂淚”、輕輕惋惜她的“朱顏改”之外,又能怎樣呢?無非是強咽恥辱,生吞苦澀,徒勞生起無限悔恨,連長吁短嘆的聲息都不敢放縱高揚。
公元978年七夕,李煜過完了他人生中的最后一個生日。在生日宴會上他唱起了這闋《虞美人》。但沒有想到的是,這一唱竟成了千古絕唱,此一闋《虞美人》也成了亡命的“煜沒人”:北宋統(tǒng)治者最終沒有放過對李煜生命的剝奪,以此詞“追憶往事,懷念故國,或思復(fù)國”的罪名將其藥殺。這位才華橫溢的詞帝正待要開啟新的創(chuàng)作之門的時候,就這樣悲情慘烈地英年“駕崩”了,這顆閃耀在文字高天里的星宿,也從此隕落。
嗚呼李煜,千秋詠嘆。許是他把他的詞魂鑄進了這闋以生命寫就的詞章里,故而千百年來,其五內(nèi)俱焚的感慨,低至塵埃的悲傷,高揚云空之上的激憤,以及不堪回首的悔恨和比東流水還悠長的淚水,都會破壁時空,凄愴而來,聲振林木,響遏行云,成為無可比擬的藝術(shù)珍品??梢院敛豢鋸埖卣f:言及家國情愁,憑此一詞而高度濃縮和演繹,千古只此一人,李煜之后再無佼佼者!
拙作得素心老師的編輯,深感榮幸,其卓識與飽學,落字如金,給拙作鍍上了光彩。其實,郁李胡說李煜,本來就冒犯了先賢,當是罪孽深重,幸素心老師未棄,費心審閱編發(fā),再次感謝!
臨夏生溫情,好季當有美好的愿景,最后祝文心小筑社團興旺發(fā)達,前程似錦!祝各位老師文祺筆健,生活愉快!
淺陋文字,置于您之凈齋寶地,多有討擾,向您學習致敬!
遙握問好,祝文祺筆?。?
恰新月臨至,遠祝月月老師節(jié)日愉快、生活順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