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學(xué)網(wǎng)-原創(chuàng)小說-優(yōu)秀文學(xué)
當前位置:江山文學(xué)網(wǎng)首頁 >> 柳岸花明 >> 短篇 >> 雜文隨筆 >> 【柳岸】從屈賦的《楚語作楚聲》談通城話的歷史價值(隨筆)

編輯推薦 【柳岸】從屈賦的《楚語作楚聲》談通城話的歷史價值(隨筆)


作者:張九紫 童生,810.45 游戲積分:0 防御:破壞: 閱讀:7938發(fā)表時間:2020-09-30 06:12:03

一,序言;屈賦語言的歷史區(qū)域
   1、屈原生平及作品篇數(shù)
   屈原出生于楚國的今湖北宜昌。羋姓屈氏,名平,字原。自名正則,字靈均,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博聞強識,志向遠大。早年受楚懷王信任,任左徒、三閭大夫等職,兼管內(nèi)政外交大事。提倡“美政”,主張對內(nèi)舉賢任能,修明法度,對外力主聯(lián)齊抗秦。遭受貴族排擠誹謗,先后流放至漢北,幕阜山區(qū)域的鄂州和洞庭湖水系的沅水、湘水、汩水流域。楚國國都郢都被秦軍攻破,自沉幕阜山下的汨羅江,以身殉國。屈原創(chuàng)作的作品,根據(jù)劉向、劉歆父子的校定和王逸的注本,有25篇,即《離騷》一篇,《天問》一篇,《九歌》十一篇(《東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東君》《河伯》《山鬼》《國殤》《禮魂》)《九章》九篇(《惜誦》《涉江》《哀郢》《抽思》《懷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頌》《悲回風》)《遠游》《卜居》《漁父》各一篇。據(jù)《史記?屈原列傳》司馬遷語,還有《招魂》一篇,有些學(xué)者認為《大招》也是屈原作品。屈原是中國歷史上偉大的愛國詩人,中國浪漫主義文學(xué)的奠基人,“楚辭”創(chuàng)立者和代表作家,開辟了“香草美人”的美學(xué),被譽為“楚辭之祖”。楚國有名的辭賦家宋玉、唐勒、景差都受到屈原的影響。,以屈原作品為主體的《楚辭》是中國浪漫主義文學(xué)的源頭,是中國文學(xué)史上的璀璨明珠,“逸響偉辭,卓絕一世”?!奥仿湫捱h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精神,成為后世仁人志士所信奉和追求的高尚精神。
   2、屈賦是由官方語言與楚語楚聲構(gòu)成的瑰麗詩章
   屈原任左徒期間,對外力主聯(lián)齊抗秦,經(jīng)常從事外交活動,用中原商周文字作為官方語言進行書面交流,深深接受中原禮樂法儒文化的影響。在創(chuàng)作辭賦時,必然用的是當代流行的時代語言,即同中原諸國交流時通用的官方語言,與荊楚本地域方言土語(楚地蠻語)的混合語言,具的歷史時代的融合性,是當時楚國末期語言狀態(tài)的文本記錄。屈賦是用楚國文字創(chuàng)作的,大多字是當時周代官方語言文字的變體,屬于華夏文字系統(tǒng),到今天使用的現(xiàn)代漢語仍能識其形,知其義,具有歷史承傳性的社會意義。但屈賦里有許多文字今天只知形,即漢字的方塊形狀,不識其字的含義和讀音,使人用現(xiàn)代漢語無法讀準其字音,識出其意義。為何?是因為屈賦書楚語記楚聲的特點,既使其賦具時代性與地域民情風俗性,因為當時楚國諸民族共同體只有楚族語言,沒有楚族文字,在書楚語記楚聲時,只能用中原商周的文字的讀音標讀楚聲,所以現(xiàn)代人只知其字是漢字字形,不知其真實義。由于從周朝末期到今天,歷經(jīng)很多朝代,語音隨時代而變化,使得用現(xiàn)代漢語的讀音讀那些不知其義的漢字,也非當時的中原字音的楚聲。要讀懂屈賦里那些是漢字,不是漢字意義,是楚聲又非當時戰(zhàn)國時代中原官方的讀音,到哪里去找這種讀懂字聲、知其字義的語言呢?除了要了解屈賦里的官方語言文字外,還有用書楚語記楚聲的原因。屈原曾任的三閭大夫一職,是戰(zhàn)國時楚國特設(shè)的官職,主要是主持宗廟祭祀,兼管王族屈、景、昭三大姓子弟的教育。楚人舉國上下好巫儺祭祀、信神鬼,自然信仰崇拜成風,屈原在流放時接觸到了楚國多地姓氏民族的土語方言,用浪漫主義手法“書楚語,作楚聲,紀楚地,名楚物”地創(chuàng)作出楚地風情的賦體。用何文字“書楚語,作楚聲”呢?楚國是多民族融合的國家,都只有語言而無文字,只有用商周中原文字的讀音“書楚語,作楚聲”地書寫楚地語言與巫儺祭祀了,那么這種楚語楚聲現(xiàn)在又在哪些地方存在呢?
   3、屈賦楚語楚聲的區(qū)域
   屈原創(chuàng)作辭賦時,楚國由強盛到開始衰落,是當時中國乃至全世界版土面積最大的國家,包括湖北省,湖南省全部,河南省、安徽省、江西省、江蘇省、浙江省、山東省、重慶市、廣西自治區(qū),云南省等部分區(qū)域,楚語楚聲只有在當時楚國范圍的邊陲地區(qū)去找。屈原足跡到過的地方有漢江流域,長江中游地區(qū)的洞庭湖水域及湘江、沅江、資江與汩羅江流域。這些地區(qū)是楚語楚聲的核心語言區(qū)域。楚國在平原及低矮的丘陵地區(qū)的各民族,歷經(jīng)秦漢、隋唐、宋元明清、民國共和國二千多年的漢化,及各朝代官方語言的變化,已經(jīng)沒有當年楚語楚聲的蠻夷語言了,但是在極邊遠的湘西、云貴、滇粵交界地區(qū)民族成份未變,及相對閉塞幕阜山區(qū)的深山溝谷里,雖然原居住的民族主體于元明之際遷走,但是還有許多山溝原居住民族的人未遷走,后來漢化。很多從江蘇遷江西,從江西遷來的漢族各姓,還是楚國當時吳越民族漢化的后裔,語言還保存原來吳越語言的讀音,加之未遷走的古老民族的一些民眾,雖己漢化,但是語言一直保留著原來的蠻夷方言土語,從那些地區(qū)的古老語言能一定程度地解讀屈賦及《楚辭》中那些字的讀音與字意呢,幕阜山區(qū)的通城話能一定程度地解讀。
   4、通城話的語言范圍在楚語言區(qū)域內(nèi)
   通城縣坐落在幕阜山區(qū)腹地,處于湘鄂贛三省交界處。從具體方位上講在贛之西,湘之北,鄂之南。從大方位上講處在長江之南、五嶺之北,處在洞庭湖與鄱陽湖之間幕阜山的三角地帶,與江西省修水縣、湖南省平江縣構(gòu)成三省的小三角地帶。從縣域方面看與江西修水縣,與湖南平江縣、臨湘市,湖北的崇陽縣、赤壁市相鄰,屬湖北省咸寧市,處在與湖南省岳陽市、江西省九江市的地級市的中等三角地帶,處于湖北省武漢市、湖南省長沙市、江西省南昌市大金三角地帶,處于江南腹地的長江、湘江、贛江懷抱的地帶里。這個地帶遠古有舊石器,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址。通城縣有新石器時代晚期遺址十來處,著名的堯家林遺址,經(jīng)調(diào)查應(yīng)讀為寮家陵遺址,距今天約有4500多年歷史,屬于湖北省天門市石家河文化類型。石家河文化為長江中游地區(qū)水稻文明的三苗文化,商時,長江、洞庭湖東南與幕阜山先為句吳部落的邊地,后為楊越邊地,戰(zhàn)國時為荊楚之山地。秦屬南郡,漢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置下雋縣,簡稱“雋”。武帝時,屬長沙國。建武十三年改長沙國為長沙郡,下雋隸屬長沙郡。三國時屬吳國,為周瑜封邑。南齊東昏侯永元元年(公元499年),改下雋縣為上雋縣,設(shè)錫山市(今雋水鎮(zhèn))。梁大同五年(公元539年)廢上雋縣,分立樂化縣、下雋縣兩縣,隸屬上雋郡。隋開皇十二年(公元592年),樂化、下雋并入蒲圻縣,屬荊州江夏郡。唐天寶元年(公元742年),分出蒲圻的南境置唐年縣(今通城、崇陽境),隸屬鄂州。憲宗元和二年(公元807年),改錫山市為鎮(zhèn)。元和五年(公元810年)更名為通城鎮(zhèn)。五代楊行密(公元902年-公元903年),改唐年為宗陽縣,南唐又改宗陽縣為唐年縣。北宋太祖開寶八年(公元975年),改為崇陽縣,屬鄂州。宋神宗熙寧五年(公元1072年),分崇陽縣南上雋、樂化、天寶3個鄉(xiāng)設(shè)置通城縣。元朝屬武昌路,明、清兩朝屬武昌府。民國21年后,屬湖北省第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公元1949年解放,屬大冶專員公署。公元1958年11月,通城、崇陽合縣。公元1960年1月屬武漢市。公元1960年12月,恢復(fù)通城縣,屬孝感專員公署。公元1965年8月屬咸寧專員公署,今屬咸寧市。不管是從古今地理位置,還是歷史地域的行政劃分隸屬,都是楚國的范圍,都是楚國各族的方言區(qū),都是楚國多元民族融合的楚語方言在相對閉塞的地域環(huán)境中保存沉淀下來的語言。幕阜山是三省交界的山脈,先有長江、贛江、湘江三條大江河與洞庭湖、鄱陽湖二大湖圍繞在水澤之中,與外成為相對隔開的群山環(huán)境。再是九嶺山脈,幕阜山脈,龍窖山脈三條山脈呈東北西南走向組成幕阜山系,與外界隔離為大沖大洞。兩條(陽新、通山、崇陽、通城、平江溝谷,德安、武寧、修水、銅鼓、瀏陽溝谷)貫通排列,形成一個極為封閉的生存環(huán)境,兩條溝谷之間有溝壑、山坳橫向相通,是歷朝歷代幕阜山外各民族、各姓氏避難定居之處,語言保留著原來民族與原來姓氏的特點。這個地域是在屈賦的語言區(qū)域內(nèi)。
  
   二,屈賦楚語楚聲源流于長江中下游的歷史民族意義
   楚辭“兮”字源流于長江中下游的古楚族與古句吳、楊越交界的幕阜山區(qū)。
   自古以來,“郢人善歌”聞名于世。周曼麗說:郢是楚國舊都,在今天湖北江陵一帶。這個詞出自北宋沈括的《夢溪筆談》:世稱善歌者曰“郢人”?!秹粝P談》中記載的陽春白雪、下里巴人,都是楚人的音樂。“郢人善歌”的歷史遠早于北宋,“四面楚歌”的典故出自秦漢時代的霸王項羽。九黎部落為牛耕水稻區(qū)域,面積廣大,是長江中下游與淮河及黃河下游地區(qū)的稻作文明區(qū)。之后的三苗國在洞庭湖與鄱陽湖水系及之間的幕阜山系與羅霄山系地區(qū)。
   1、《楚人來自甘青》和《楚人的梼杌》兩文指出,楚國統(tǒng)治者不是農(nóng)耕定居民族出身,他們來自青藏川陜之處、具有虎崇拜習(xí)俗的羌藏類游牧民族,是典型的原始苯教背景,因此楚文化以招魂祺禳、巫儺盛行為顯著特征?!冻o》幾乎都是巫儺跳神中使用的詠歌。語言上有一個奇特現(xiàn)象,用“兮”連接前后文。既然楚人是羌藏類游牧民族背景,原本應(yīng)該說一種古藏語,這個“兮”應(yīng)該是古藏語所固有,因為語言無法獨自發(fā)明創(chuàng)造。《楚辭》的代表作家是屈原,“兮”是屈原“書楚語,作楚聲”的運用,不是屈原的專用獨創(chuàng),是楚國上層貴族世代延續(xù)的歌詠習(xí)慣。這種奇怪的表達習(xí)慣不見于漢語口語,在日常生活中,沒有人會用“兮”來感嘆。徐江偉發(fā)現(xiàn),它原來是藏語的表達習(xí)慣。在古藏文中,在古老的苯教儀軌書中,“xi”隨處可見。在苯教名目繁多的跳神儀軌中,巫師在獻祭中詠唱的長短句皆用“xi”連接。在藏人的說唱史詩中“xi”很常見,同一個句子通常要反復(fù)二次,一次帶有形容詞,一次不帶,以形成循環(huán)復(fù)踏的效果,前后句之間要用“xi”連接。如:1,它用大口兮,它用大口吃草;它用長長的脖子兮,它用長長的脖子喝水……2,他割下了敵人的心臟兮,他割下了野牦牛噶爾瓦的心臟;他為同族報了仇兮,他為伊古當恰木兄弟報了仇……3,如果他活著兮,國土將開放;如果他死了兮,墳?zāi)箤㈤_放……4,雄爾巴兮,與天相近;天上的星星兮,悉利利!拉尕爾兮,與山崖相近;巖石的晨星兮,悉利利!墨竹兮,與隆相近;犀利的風兮,普魯魯……。苯教跳神幾乎都是叫“鍋莊”的舞蹈,手拉手圍成一個圈,一邊舉手、抬腳、跺腳,一邊旋轉(zhuǎn)歌唱,唱到這“xi”聲時,正是舉手或跺腳之時,可見它是故意為鍋莊舞設(shè)計安排的。敦煌出土的吐蕃文書中,贊普與眾臣歡宴,名叫“瓊保邦色”的大臣有這樣的頌唱:“這是蘇則兮,他殺死了它,尸體獻于贊普之手。洛埃兮,他受到了嘉獎!雉之上兮,在藏地城堡之上,它長有白腹兮,在附近飛翔。這是蘇則兮,他殺死了它,雙翅進奉贊普之手。洛埃兮,他受到贊普嘉獎……”法國藏學(xué)家石泰安說,這種帶有“xi”的章句不僅記載于苯教祭神儀軌中,也大量出現(xiàn)在藏文格言集中。如《蘇毗族格言》中的格言都是從遠古時代流傳下來的。石泰安的理解是,詩歌中的“兮”是一種自我頌揚和自我陶醉。古代藏人喜歡在一問一答中進行自我吹噓。因此他把“xi”都翻譯成“是啊”,譬如:“這是蘇則,是??!他殺死了它,尸體獻于贊普之手。洛埃,是??!他受到了嘉獎。雉之上,是?。≡诓氐爻潜ぶ?,它長有白腹,是啊!在附近飛翔。這是蘇則,是?。∷麣⑺懒怂?,雙翅進奉贊普之手。洛埃,是啊!他受到贊普嘉獎……”徐江偉以為,古藏文中“xi”與楚辭中的“兮”一樣表示虔誠祈禱,而不是自我吹噓。楚辭中的“兮”只有放到藏語中才能正確解釋。藏語“王”讀作“xi”,同時也是“天、祖”的意思。在原始苯教中,天、祖、神三者是同義互通的。多用“兮”是在無時無刻地呼喚天祖神靈,求其降臨,請其現(xiàn)身,“招魂”是也!因此,“兮”可看成一種語言的指紋符號,一種漢藏語系的語言密DNA。楚人詩歌特征能與古藏人詩歌對接起來,說明楚人是來自青藏川陜之處古羌的一支。
   2、在史前神話時期,相傳舜帝南游時彈五弦琴以歌《南風》:“南風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南風之時兮,可以阜吾民之財兮?!彼吹勰涎矔r,經(jīng)過江漢流域到洞庭湖,沿湘江而上,是古三苗國地區(qū),商周時為荊楚族與楊越族地區(qū)。楚人屈原創(chuàng)作代表作《離騷》與在搜集、加工、改造南方民歌的基礎(chǔ)上創(chuàng)作而成《九歌》時,“書楚語,作楚聲”自然用到楚人歌中舒展語氣的楚語楚聲的“兮”字??傊}體形式是從民歌“楚聲”學(xué)習(xí)而形成。人們談?wù)撉瓡r,稱他是“中國浪漫主義文學(xué)的奠基人”。浪漫主義的氣質(zhì),是由荊山楚水滋養(yǎng)出來。自古荊楚包括周邊山區(qū)的南蠻各民族都有“無歌不插禾”之說,別是說婚喪嫁娶、節(jié)日祭祀、娛神樂鬼求平安此等大事。楚人連下地薅草都能唱首《薅草歌》,生產(chǎn)、生活無處不唱歌。湖北五大民歌區(qū),因著南北交界、九省通衢的特殊位置,文化和音樂兼容并蓄,既有南方蠻族民歌的委婉流暢,又有北方民歌的高亢明亮。浪漫主義是楚歌最核心的音樂性格,楚辭是在楚國民歌的基礎(chǔ)上經(jīng)過加工、提煉而發(fā)展起來,有著濃郁的地方特色。由于地理、語言環(huán)境的差異,楚國一帶自古就有獨特的地方音樂,古稱南風、南音。有獨特的土風歌謠,《說苑》中記載有《楚人歌》《越人歌》《滄浪歌》。

共 35789 字 8 頁 首頁1234...8
轉(zhuǎn)到
【編者按】“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本篇隨筆《試從屈賦的書楚語作楚聲談通城話的歷史民族價值》,是一篇富有研究價值、學(xué)術(shù)性很強的文章。作者引經(jīng)據(jù)典,旁征博引,從四個方面,詳細地探討論述了以屈原“楚辭”為代表的當時的楚國語言歷史特征和民族意義:其一,屈賦語言的歷史區(qū)域;其二,屈賦楚語楚聲源流于長江中下游的歷史民族意義;其三,長江中游幕阜山雋水流域的通城話是楚語楚聲的活語遺存;其四,從屈賦書楚語作楚聲看通城話的古語言活化石的歷史民族意義。作者認為,屈賦是由官方語言與楚語楚聲構(gòu)成的瑰麗詩章,是各時代、各民族語言的混合體。屈原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愛國詩人,中國浪漫主義文學(xué)的奠基人。以屈原作品為主體的《楚辭》是中國浪漫主義文學(xué)的源頭,是中國文學(xué)史上的璀璨明珠。作者閱讀并考證了眾多的文學(xué)史料和神話傳說,以細膩的文筆談古論今,以敏銳的目光展開對人物的賞析,思維開闊,有理有據(jù),論證充分,行文利落,條理清楚。此文章文化底蘊濃厚,筆風灑脫,脈絡(luò)清晰,豐滿而不臃腫,以尊重歷史為出發(fā)點,立足于對屈原精神世界的探索,洋洋灑灑的三萬多字,有論歲月的滄桑,有對屈原的贊美,令讀者大開眼界。彰顯了作者知識淵博而情感豐厚的內(nèi)心世界,以及扎實嫻熟的文字寫作能力。問候作者!熱切推薦文友共賞?!揪庉嫞喊财届o好君】

大家來說說

用戶名:  密碼:  
1 樓        文友:安平靜好君        2020-09-30 06:13:25
  拜讀佳作,問候作者!
   歡迎您投稿柳岸花明社團!
2 樓        文友:安平靜好君        2020-09-30 06:14:30
  祝福老師寫作快樂,一切美好!
   國慶節(jié)、中秋節(jié)快樂!
3 樓        文友:迎冬寒梅        2020-10-04 21:22:18
  欣賞作者精彩隨筆。
共 3 條 1 頁 首頁1
轉(zhuǎn)到
分享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