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韻】詩的國:詩言志,歌永言(詩歌) ——外現(xiàn)代詩歌《青衣》一首
詩的國:詩言志,歌永言
青衣
文/徐川靜淵
庸常的姿態(tài)
即磨折的扣字
不知理想的排扣合適
零落成泥的嘀嗒嘀嗒作響
泠忘卻了原本心肝情愿的布衣
此刻,我拎著灰散的妝盒
我的身體像被鉆骨的蛆蟲蠶食
這竟是一次何等的無聲無息的力量
拖著凌弱的軀體扣門
劇院門上不知何時多了一把屠刀
我泠泠的呆住了,
推開院門,寒風(fēng)凜冽的刺骨
不知我的霸王硬上弓,喊一聲
哐當(dāng)一聲,鐘聲敲響,鐘擺停在那一刻
一切大地竟換了番模樣,只聽到過陣陣的入骨磨折
2021.7.1夜闌人靜安里坐
詩歌的產(chǎn)生一開始都首先具有而且一直具有文學(xué)和藝術(shù)的本質(zhì),這種本質(zhì)不叫“詩言志”。一直到魏晉時候,中國的文藝?yán)碚摬耪嬲岢鰜碓姼璧奈膶W(xué)本質(zhì),詩是表達(dá)情感的因素。而這一點,在古希臘亞里士多德的詩學(xué)語言就奠定了,詩歌一定是言情的文學(xué)藝術(shù)。中國不同,在詩歌發(fā)展史上排在“詩言情”本質(zhì)之前的一個前提條件,在《尚書》中就提出來了,就是“詩言志”,這對中國詩歌來說更為本質(zhì),甚至要超越它的重要性。
詩言志,這個“志”的甲骨文,“心”上面不是“士”,原來是腳趾的“趾”,代表心之所至也,心最終要走到的地方,那是志向。而儒家的立志,是要趁少年而立大志,而且立向上之志,然后詩作才有價值。
我們的漢字是人類文明史上獨一無二的,一直到今天還在使用著的象形會意字。中國之所以是“詩的國”,與我們的文明載體漢字息息相關(guān)。漢字的維度跟西方的拼音文字、字母文字不一樣,具有音、形、意三個維度。因為漢字穩(wěn)定,所以四大文明古國只有華夏文明延續(xù)到今天。
一個族群都有詩歌,為什么只有中國被公認(rèn)為“詩的國度”?為什么可以通過詩歌了解華夏文明的本質(zhì)和規(guī)律?“詩言志”說的到底是什么?在一連串反問之下,講座進(jìn)入主題。???
中國華夏文明,是一個時間延續(xù)性的文明,詩歌就是窺視整個華夏文明史的一條捷徑。???
要研究“詩的國詩言志”,中國傳統(tǒng)語文學(xué)“小學(xué)”是前提。作為中國古典文學(xué)與文化專業(yè)博士,酈波教授從解釋字義的訓(xùn)詁學(xué)入手,剖析了《詩經(jīng)·小雅·鹿鳴》《易水歌》以及毛澤東《采桑子·重陽》三首詩詞的微言大義,從源頭解惑詩詞的內(nèi)涵。???
酈波教授從鹿鳴的“呦呦”聲中破解“呦”字,認(rèn)為“呦呦”傳遞的意思是呼喚,當(dāng)有同伴在場的時候,體現(xiàn)一種共情的狀態(tài)。這與儒家講究人際關(guān)系“仁者愛人”相合,因此也就理解了孔子選擇這首詩作為《大雅》《小雅》開篇之作的關(guān)鍵所在。???
《易水歌》里“風(fēng)蕭蕭”的“蕭”本義是“艾蒿”,是一種祭祀祖先,有神性的草。“壯士一去兮不復(fù)還”的“去”本義是“離開”而非“到一個地方”,這兩句詩表達(dá)了離開人生知己,而不是渲染刺秦的悲壯,價值取向不同?!笆挕迸c“白衣冠”則說明了易水送別的儀式感。?
中國是詩的國度。從《詩經(jīng)》《楚辭》到唐詩宋詞,從屈原宋玉到李白杜甫,以饗聽者。
孔子說: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詩更需要品讀,如果不去體味、品賞,詩人詩歌只是熟悉又陌生的名字。一葉落而知天下秋,讓我們與語商教練共同跟隨詩詞的腳步完成這段偉大的詩的旅程,讀出詩歌背后的美,讀出文字背后的靈魂與人生,或豪放,或婉約,或精致,或壯闊。所以詩言志,歌永言,讓我們在這趟壯闊的詩歌旅程中,找到我們作為華夏子孫的靈魂歸宿,找尋我們民族文化的精髓。來吧!跟我走吧,現(xiàn)在就出發(fā),乘風(fēng)破浪就此時,直掛云帆濟(jì)滄海。讓我們的心隨之律動,與之交融,享受這樣一段有關(guān)詩詞的美的歷程,共同去體味:李白如何灑脫大氣,杜甫為什么沉郁頓挫。王維“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的淡然與超脫,于謙“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的堅韌不屈。李清照的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成長、還有劉禹錫的豪爽、韓愈的正的氣、辛棄疾的悲憤……
登岳陽樓:不與傻瓜論短長不廢江河萬古流
(唐)杜甫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guān)山北,憑軒涕泗流。
“放蕩齊趙間,裘馬頗清狂”他年輕時與李白同是仗劍鳴不平的浪漫主義者;“舉進(jìn)士不中第,困長安。”他中年困頓,“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彼砟甓嗖∑嗫嗥?,他的一生苦難而坎坷。他的詩從每一個細(xì)節(jié)入手,由小見大,書寫當(dāng)時社會現(xiàn)象。他是現(xiàn)實主義詩人,他的詩是一部詩史,與王朝命運緊緊聯(lián)系在一起。沉郁頓挫是他的詩的風(fēng)格,他憂國憂民、心系蒼生、心胸寬大,有悲天憐人的仁者情懷,可處于兵荒馬亂動蕩的時局,終不能回到長安。他的憂和喜都來自于國家,他是以天下為己任的、極具憂患意識的儒家知識分子——杜甫!
終南別業(yè):絢爛之極?歸于平淡
(唐)王維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在王維的《終南山》“太乙近天都,連山接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靄入看無。分野中峰變,陰晴眾壑殊。欲投人處宿,隔水問樵夫?!泵棵刻鞖馇缋实娜兆樱湍芡娺B綿起伏的終南山。
在“詩佛”的精神世界里,也曾住著一個昂揚奮發(fā),立即向上的心靈,也曾有一種文人的情懷,士大夫情懷。而后來,歷經(jīng)人生的坎坷,絢爛至極,終歸于平淡。晚年居住在終南輞川,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吃齋念佛,悠閑自在。就如海子說的那樣“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br />
而塑造了士大夫精神的萬世師表孔夫子說:“道不行,乘桴浮于?!?。就如歌里唱的走吧走吧,人總要學(xué)著自己長大;走吧走吧,人生總要經(jīng)歷痛苦與掙扎。在經(jīng)歷無數(shù)的痛苦與掙扎后,接著走吧,為自己的心找一份歸宿,找一個家。最后的最后那一份淡逸的天性,超然物外的風(fēng)采,在紛繁的人世間,也成就了另一份獨特的風(fēng)景……
絢爛之極,歸于平淡。隨命運,行到水窮處,任滄桑,坐看云起時。這就是王維,這就是詩佛!
補(bǔ)充資料
朱自清在《詩言志辨》中說,“詩言志”是中國詩論的開山綱領(lǐng)。
他還說,“詩”和“誌是同一個字。
“詩”就是詩歌,“言”就是表達(dá),“志”有兩面理解:一是情志、情感;二是志向、抱負(fù)。
彼黍離離,彼稷之苗。行邁靡靡,中心搖搖。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彼黍離離,彼稷之穗。行邁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彼黍離離,彼稷之實。行邁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翻譯】
這是周大夫途徑洛邑周邊地區(qū)的一首民歌,他感受到國家衰敗,草木繁茂,內(nèi)心生出綿綿不盡的和悲痛感傷之情。
看那黍子一行行,高粱苗兒也在長。走上舊地腳步緩,心里只有憂和傷。能夠理解我的人,說我是心中憂愁。不能理解我的人,問我把什么尋求。高高在上蒼天啊,何人害我離家走?看那黍子一行行,高粱穗兒也在長。走上舊地腳步緩,如同喝醉酒一樣。能夠理解我的人,說我是心中憂愁。不能理解我的人,問我把什么尋求。高高在上蒼天啊,何人害我離家走?看那黍子一行行,高粱穗兒紅彤彤。走上舊地腳步緩,心中如噎一般痛。能夠理解我的人,說我是心中憂愁。不能理解我的人,問我把什么尋求。高高在上蒼天啊,何人害我離家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