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年·遠方】春游牛首山(征文·散文)
南京有句老話:“春牛首,秋棲霞。”意思是牛首山是春天踏青的好去處,秋天到棲霞山賞秋最適宜。2019年春天我和玫瑰姐曾到南京游玩,我同學建議我去一趟牛首山。當時我對牛首山一無所知,并沒有把它列入行程,錯失了與它早點相遇的緣分。2021年春天,我與流年諸君訪金陵,江山文學網總編航程心語熱情地接待我們,并陪同我們游歷了牛首山。
“一座牛首山,半部南京史。”起初,我對這句話不以為然。不過是一座普通的山吧,名山大岳里也沒有它的名字。但當我走進牛首山,了解了它的前世今生,我為自己之前的孤陋寡聞和自以為是感到汗顏。這座山還真是不一般的牛。
一夜狂風暴雨,到早晨依然細雨紛飛,霧鎖石頭城。到達山門口,向上瞭望,只見白茫茫的一片,似仙境一般,卻難識牛首真面目?!督鹆暧[古》曰:“遙望兩峰爭高,如牛角然?!蔽野蜒劬Ρ牭门Q垡话愦?,總算看到了東面有一座山峰突兀而起,形似牛角。可是,西面的山峰呢?難道藏在霧里了?
“西邊的山峰被炸掉了。”心語告訴我們。她是地道的南京人,對南京的歷史風物如數家珍。
1937年,侵華日軍不僅實施了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還肆意摧毀南京的名勝古跡,豈能放過“秀宇層明,松嶺森陰,綺館繡錯,飄渺玲瓏”的牛首山?他們將整座山砍伐一空,歷代建筑付之一炬,還在西峰開采鐵礦,破壞了南京城天然的“雙闕”。后來大躍進時代大煉鋼鐵,又在西峰留下了一個深深的礦坑。
原來是這樣。一陣沉默之后,我們徐徐向山中進發(fā)。
路上,我腦補了前一晚剛剛了解到的有關天闕山的歷史故事。
東晉定都建康,即現在的南京。政權初創(chuàng),元帝司馬睿打算在宣陽門(今中華門)外建立雙闕,以示皇權至尊。丞相王導覺得不宜,又不好直接反對。一日,王導陪同元帝乘馬車出游。在宣陽門外,王導指著南面不遠處的牛首山說,陛下,你看那里。元帝見牛首山雙峰對峙,景色壯觀,面露喜色。王導趁勢進諫:“此天闕也,豈煩改作!”晉元帝也算是一位從善如流的君主,他接受了王導的建議,打消了建立雙闕的念頭。從此,天闕山的名稱流傳開來。唐朝天寶年初,牛首山正式改名為天闕山。
佛祖庇佑,我們進入牛首山時,雨已經停歇了。青山逶迤,綠水長流。雜樹生花,飛鳥啼鳴。我心中油然而生一種別樣的感覺,好像這里不再是塵世,是“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的桃花源;是梵音陣陣,仙氣飄飄的佛家勝景。我的心一下子清空了,安寧了,體態(tài)也輕盈了許多。邁著輕快的步伐,與同伴們細聲慢氣地交談,不經意就看到了一組仿唐建筑——佛頂寺到了。
它,氣韻雄渾,清幽典雅,坐落于半山腰上,掩映在綠樹叢中。南朝時,牛首山佛教開始盛行。相傳高僧辟支和尚在西峰南坡山洞里成佛,于是建佛窟寺。這是牛首山的第一座寺廟。唐朝建宏覺塔后,改稱宏覺寺。南宋時毀于戰(zhàn)亂,明朝重新修建,太平天國又被毀。一座古老的寺廟,歷經滄桑,香火中斷了一百多年。直到2015年佛頂宮建成,寺廟也圓滿竣工,取名佛頂寺。
國內的名山古剎去過不少,盡是煙霧繚繞,商業(yè)味兒極濃。而在佛頂寺,我沒嗅到絲毫的商業(yè)氣息。更加奇特的是,一座巨大的香爐矗立在廣場,里面卻沒有煙火,而是盛滿了砂石。游人在砂石上留下自己的小手印,相當于在佛前留名。從此謹記佛法,不敢為所欲為。這才是佛教的要義所在。
由于時間關系,我們沒有在佛頂寺久留。在心語的引導下,搭乘景區(qū)的電瓶車,直奔我們的主要目標——佛頂宮,即南京人所說的地宮。
遠遠地,望見一座巍峨的高塔,泊在云霧里,威武雄壯,像一艘開往天庭的巨輪。這便是著名的佛頂塔。它是一座仿古的現代建筑,位于牛首山的西峰。高約八十八米,共九層,與東峰的明代弘覺寺塔遙相呼應,歷史上雙塔凌云的景觀再次重現。登塔遠眺,牛首山美景盡收眼底。不遠處,即是“城中煙樹萬人家”的六朝古都南京城。
在無憂廣場北面,距佛頂塔幾百米處,一座造型別致的建筑,看一眼便把我深深地吸引住了。這就是南京市政府花了40億建造的佛頂宮,是在原來的礦坑基礎上建成的。且不論它內部的構造如何,單憑它獨具設計感的外形,就讓人耳目一新。它同時獲得建筑領域的魯班獎和詹天佑獎,真的是實至名歸。
“你們看,這外形有什么特點和寓意?”我問。
“像一個球?!?br />
“像一顆珍珠。”
“左邊一部分像一只大蝙蝠?!?br />
……
大家各抒己見,還是不得要領。其實,佛頂宮分為大穹頂和小穹頂兩部分。大穹頂形似佛祖的袈裟;小穹頂下部為蓮花寶座,上部為珍珠造型,寓意為蓮花托珍寶。從空中俯瞰,地宮整體上像極了披著袈裟的佛祖。不知是哪位建筑大師匠心獨運,設計出造型如此新穎、寓意如此深刻的作品。
小穹頂的蓮花寶座由56座飛天菩提門和56根云門如意柱組成。據說當初每一座菩提門須由200多名經驗老道的師傅,連續(xù)雕刻15天方能完成。怪不得我們經由小穹頂去往地宮入口,一路所見皆為精美的石雕、壁畫,好像穿行在西方的藝術宮殿,美不勝收。
在地宮入口處,有兩塊標語牌:“止語輕行”和“隨緣下行”。它提醒我們即將進入的是佛教圣地,不言不語,輕手輕腳,是對佛的尊重?!半S緣下行”我的理解是不管你是不是信佛之人,來到佛頂宮,就是有佛緣,就該珍惜這份緣,下到里面去。
進入地宮,我們這些平時舞文弄墨者,此時此刻完全失去了語言表達能力,只剩下發(fā)自內心的深深震撼。到處是佛教文化,到處精雕細刻,到處金碧輝煌。各種獨具匠心的藝術設計,無處不在的佛禪文化氣息,讓你不僅感受到佛國天宮的殊勝美妙,還能領略當代中國佛教藝術的豐富絢爛,以及制作工藝的集大成之美。我不由得屏聲靜氣,心懷虔誠,由衷地感嘆佛教文化的獨特魅力。
來到禪境大觀,穹窿之下,兩個禪境花園寓意著涅槃的禪境福海,勾勒出佛祖一生的行跡。大觀正中,周邊禪石環(huán)繞,一尊全銅鑄造的釋迦牟尼像姿態(tài)安詳地臥于鏡湖之中。隨著底座360度緩緩旋轉,四周彌漫一層霧靄,好似佛祖剛剛涅槃。四周那片金色的桫欏樹葉,仿佛是從籠罩著整個空間的桫欏樹穹頂上灑落下來。太美了!太有創(chuàng)意了!我在心里暗自驚嘆。
地下第六層,叫舍利大殿,釋伽牟尼頭骨舍利就永久珍藏在這里。壁畫,佛像,雕塑,布滿整個大殿,美得讓你炫目。雖然來不及細細品味,但一種莊嚴的氣氛氤氳,讓我的心不由自主沉靜下來,沒有一絲雜念。
舍利印度語叫做馱都,也叫設利羅,譯成中文叫靈骨、身骨、遺身。它是一個人往生經過火葬后所留下的結晶體。據說,只有得道高僧圓寂火化后才能出現。佛祖頭骨舍利永久珍藏在這里到底意味著什么,我當時并不十分清楚。我們一行人都不是佛教徒,大家走馬觀花轉了一圈,便出去吃飯了。
吃過豐盛的自助素餐,大部分伙伴要趕下午的火車飛機,心語便陪著他們先下山了,我和同事小林留了下來。我們到廣州的飛機傍晚起飛,還有五六個小時。來一趟不容易,何不再去地宮轉轉?為了對地宮有更多的了解,我們先去放映廳觀看了紀錄片。
據典籍記載,2500年前釋迦牟尼佛涅槃后,留下了佛牙、佛指、佛頂骨等不同類型的佛祖真身舍利。佛祖的這些遺留物被信眾視為圣物,爭相供奉。其中佛祖頂骨舍利,是世間所有舍利中最為珍貴的,是佛教界至高無上的圣物??呻S著斗轉星移,桑海桑田,被供奉的最珍貴的圣物漸漸不知所終。
2009年,南京大報恩寺遺址考古發(fā)掘出阿育王塔佛,在里面發(fā)現了佛祖頂骨舍利。這在佛教界是一件石破天驚的大事,全世界為之矚目,佛教徒奔走相告。2010年6月12日,釋迦牟尼佛頂骨舍利盛世重光大典在南京棲霞寺舉行,世界上現存唯一的佛頂骨舍利千年后重現人間。2015年10月27日被正式迎請至牛首山文化旅游區(qū)佛頂宮內長期供奉。
至此,我方明白,金碧輝煌、美輪美奐的牛首山佛頂宮,是專為供奉佛祖頂骨舍利而建,它有著極其重大的宗教意義和文化意義??梢哉f,從此,牛首山將成為中國最重要的佛教圣地之一,全世界的善男信女都會跨越千山萬水,源源不斷地來此朝拜。
當代佛教界泰斗星云法師曾說,中國有了釋迦牟尼佛頂骨舍利,可以傲視全世界。
我和小林再次進入地宮,在禪境大觀瞻仰轉動的臥佛后,在舍利大殿流連了差不多兩個時辰。中午時分,游人稀少,我們慢悠悠地觀看,學習佛教文化,欣賞佛教藝術,身心合一地感受佛祖頂骨舍利的莊嚴和神圣。
我看見兩位來自西域的信徒,整個身子匍匐在地,大概就是人們常說的五體投地吧。她們全神貫注地繞著舍利圣塔跪拜三圈,讓我聯(lián)想到西藏布達拉宮門前的朝圣者。
曾經,我對信佛的人不太理解,覺得那是一種迷信。隨著年歲的增長和對佛教文化的了解,我慢慢理解了那些善男信女。紅塵萬丈,人生多難,如果沒有宗教信仰,很多人會失去人生的支撐。當許多人拋卻紅塵中的功名利祿,守候著青燈古寺,在悠悠梵音中修行,他們已經超越了眾生,獲得了心靈的救贖。
從佛頂宮出來,天氣放晴了,我的內心一片安寧。一天之內,從山水人間到佛國天宮,牛首山帶給我的不僅是視覺的震撼,更是心靈的洗禮。不知不覺中,我的靈魂仿佛在慢慢升騰,心中似乎有了幾分禪意。
靈魂對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時光變得更豐盈和飽滿。
善待別人的文字,用心品讀,認真品評,是品格和品位的彰顯!
我們用真誠和溫暖編織起快樂舒心、優(yōu)雅美麗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學社團精華典藏!
感謝賜稿流年,期待再次來稿,順祝創(chuàng)作愉快!
姐姐為文沉穩(wěn)大氣,端莊厚重,敬服。
走過的都是風景,記錄的才是人生。
祝賀春光妹妹,又一篇佳作誕生。
謝謝燕子姐姐的美文,追隨你精彩的描述,也游覽了一次這座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