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形】童年軼事
遙想當(dāng)年,李劍平領(lǐng)著一群小伙伴在大街上你追我趕,在土堆上挖坑和泥,在墻上摔著瓦捂兒,在麥秸垛上爬上爬下,在小河里戲水捉魚,那是多么快活,多么自在。
李劍平的學(xué)習(xí)成績很好,老師留的作業(yè)在放學(xué)前就已經(jīng)完成了。于是放學(xué)后,便是他和小伙伴們瘋狂的時刻。只要有人家蓋房,就會拉幾車新土堆在街上,用的時候再用小推車一車車往家里倒。這土堆帶著青草的芳香,這便是他們的游樂場。有時還會有幾根茅根,成為他和小伙伴分享的美食。在土堆上挖個坑,撒一泡尿,再用樹枝搭住,用土蓋嚴(yán)實。然后大家伙退場,裝作什么都不知的找個倒霉蛋來趟雷。最后大家哄笑一場,那個中著的小伙伴也不惱,一塊跟著傻笑。和泥摔瓦捂兒也是一大樂事,雨后存在街上的泥水,現(xiàn)成的用瓶子灌一瓶倒在土上,有點濕不散就行,然后用手團成一個泥蛋,用大拇指從中間摁個坑,沿著邊兒一下一下輕輕捻薄,邊兒不能太高,大約兩三厘米,直徑大約六七厘米,底兒也要輕輕壓薄,但不能壓破洞。感覺差不多了,就找一面磚墻,最好時刷了半米水泥的墻,平整又光滑,摔上去瓦捂兒一聲脆響,從中間爆個大洞,成功了!真是大快人心。當(dāng)然也有啞火的時候,沒關(guān)系,再來,總會有成功的時候。只是一會兒功夫,一面墻被我們糊滿了泥蛋子,真是慘不忍睹。
這群小弟鐵心跟著李劍平,就是他與小伙伴們有苦同吃、有樂共享,還有他會講很多很多故事。這些故事有的是聽大人們講的,有的是同學(xué)講的,更多的是在故事書、小畫本上看到的,如《火龍衣》《白面神》《薛剛反唐》《俠女十三妹》《成語故事》等。還有的是從收音機上聽來的評書,比如《哪吒傳》《西游記》《梁山后代》《隋唐演義》等。當(dāng)然,在六月二十四廟會時,村里還會請說書的,說上十天半月的。那個時候,小伙伴們什么也不用玩,天天圍在李劍平身邊聽他說書,好像他比說書的說的還好聽。是的,李劍平說的書是用小伙伴們聽的懂的話說的,而且那些場景的段子都被李劍平省去,講的都是短平快的故事的來龍去脈。有時候,有小伙伴有疑問,也被其他小伙伴給截住了:“別打岔,聽李劍平說,你再說,他給忘了怎么辦?”李劍平很贊賞地看了一眼給他打圓場的小伙伴,滿意地繼續(xù)講下去。
除了麥?zhǔn)蘸颓锸?,麥場的平整與寬敞是玩耍的最佳場所。
麥秸垛上,李劍平和小伙伴們玩的不亦樂乎。站在上面,那就是一個天然的蹦蹦床,而且還可以登高望遠,看到附近人家院里的情況,還可以看到主人遠遠的吵罵聲,這時候就該溜之大吉了。麥場上是騎自行車的最佳場地,你可以自由自在地騎行轉(zhuǎn)圈,也可以與小伙伴們并排、前后騎行,由于場地大、視野好,不用擔(dān)心撞人撞車。即使不小心摔倒了,也不怎么痛。在麥秸垛之間捉迷藏也是一大樂事,你可以藏在麥秸垛的上面或者偏僻的角度,即使被發(fā)現(xiàn)了,還可以變換角度撒著歡跑,只要不被抓住就行。當(dāng)然,還是冬天的玉米秸更好玩,因為可以鉆到玉米秸里面。找起來就有點難度了。
過麥時又苦又累又熱,而且不能休息,因為太忙了,沒有時間休息。那時候力氣小,割麥子又慢,割兩下就累的腰酸胳膊痛,再就是熱的擦汗都擦不及,手上、胳膊上、鼻孔里全是黑黑的灰塵,一會兒臉上也黑了,渾身又癢又痛,一不小心就把手或腿割傷了。流血了簡單包扎一下繼續(xù)干,實在不能干也不能歇著,因為你可以幫忙去地頭拿水桶,讓家人們輪流喝水。還可以把一捆濕濕的草繩(草藥兒)把要求撒好,然后把一堆堆的麥子抱在一起分頭交叉擺在草繩上,夠一大捆了就讓爸爸、爺爺用力捆好,再把三捆平麥子摞成一個小山。裝車的時候,李劍平負責(zé)牽驢,爺爺和爸爸負責(zé)裝車。裝半車的時候,李劍平就爬到車子上,爸爸用叉把麥個子挑到車上,然后李劍平用力壓實,這樣裝的又多又穩(wěn),不容易散架掉落。裝滿一車,父親把大繩從車的一頭扔向另一頭,李劍平幫助把繩順好,最后趴在車上壓車。當(dāng)然出地頭的時候,李劍平要注意保持身體平衡,因為車子會晃的很厲害,他緊緊抓住繩和麥個子,既不能讓自己掉下來,也不能讓麥個子滑落。
到了麥場卸車也不輕松,把繩解開,把麥個子一個個順下去,父親和爺爺再一個個擺放整齊,碼成一個大垛。如果當(dāng)天軋場,那就好辦了,李劍平用腳往下踹,三下五除二就能卸半車。把地里的麥個子拉完就回場里攤場,先把草藥兒解開抽出來,下次可以繼續(xù)使用。再用叉一下一下挑散開,最好里支起軒兒,這樣容易通風(fēng)。晾曬一會兒,父親在場邊套好驢,拉著滾砣子軋場。扎上一個小時左右,就翻一遍場,再軋一會,再翻一遍。由于時間緊,有些實在軋不開的單獨堆,過完麥后抽空再軋二遍場。然后用叉把麥秸挑干凈,堆成一大堆等風(fēng)揚場。最后把麥子裝袋運回家,全家老少心里才算松口氣。后來有了拖拉機軋場就快多了,再后來用小拖拉機帶著的收割機割麥子更快。用脫粒機不用軋場、打場、揚場了,脫好直接裝袋。最近十來年,才有了大型收割機,有的人家麥地集中,一晌或半晚上就完成了,第二天就把玉米種上了。地塊多的也要兩三天就完成了。過麥全村用不了一個星期就完成了,哪像小時候過個麥至少要十天半月,遇到陰雨天就得翻工,費時費力還減產(chǎn)。特別是那一年下了一星期雨,麥場的麥子全發(fā)了芽,地里的麥子全趴了窩,吃了半年的黑饅頭,父輩們每每談起都是無奈地心痛和嘆惜。
夏天里有兩個好玩的地方,一個是小河邊。只要不下雨,我們就天天泡泡在河里玩,直到大人在村口喊吃飯來,才戀戀不舍地從水里出來,匆匆穿好衣服往家跑。那時候小河里水淺,而且我是孩子頭,大人們每天都囑咐我,把孩子看好,千萬別出事。于是,小朋友們大都學(xué)會了游泳,只有我這個安全員連狗刨兒都沒學(xué)會。河水?dāng)嗔鞯臅r候,看準(zhǔn)有魚的地段,我們幾個小伙伴就分工,用手挖泥把兩頭堵好。然后往沒魚的地段攉水,直到水快攉干了,魚兒也游不動了,我們每人分兩條,裝進各自的罐頭瓶。這就是所謂的竭澤而漁吧。另一個好玩的地方就是小樹林,到了傍晚,我們拿著手電筒和小瓶子或塑料袋就趕往大河邊的樹林捉金蟬(雞柳爬兒)。天黑前基本上找眼兒,那種剛破土的小洞洞,基本上一捉一個,當(dāng)然也會有意外,跑出一個黑蟲子或者小青蛙、蛇什么的,嚇人一跳。有時李劍平偷偷把母親的小鑷子拿出來,不僅安全,而且又快又準(zhǔn)。如果用手指挖,有可能雞柳爬就退回深洞里了。天一黑,雞柳爬就開始爬樹上,樹里的燈光這一處那一處地亮起來,好家伙,看來大約幾十人在捉雞柳爬,那場面也相當(dāng)壯觀。有時候能捉十幾個,最多二三十個就不錯了?;丶矣瞄_水燙死,再用鹽腌上,第二天讓母親用油炸一下。如果只捉了兩三個,母親做飯時扔進灶堂,一會就聞到肉香味兒,我和妹妹立即就解饞了。
小時侯的游戲基本上都是免費的,或者自制的玩具。比如拋石子(拾子兒),找七個指甲蓋大小的光滑一點的石子,翻手掌托住,手背上留一個,然后拋起來,用手從地上撿起一個,再穩(wěn)穩(wěn)地接住拋上去的那一個。然后再拋,撿起兩顆,再接?。焕^續(xù)拋,撿起剩下的三顆,再接住,就算贏了一局。一方放四顆子兒,從地上畫一個大方框,再從里面畫一個井字,這就是四子棋。挑擔(dān)兒,一邊十顆子,畫一個大方框,再畫一個米字,然后每個小方框都把對角線連起來,雙方先放五顆子,橫、豎、斜都能走,兩邊夾住吃一個,中間挑擔(dān)兒吃兩個,有時同時挑兩擔(dān)兒、三擔(dān)兒,對方一下子就成了敗勢,甚至滿盤皆輸。跳間兒,畫五條寬窄不一的線,用一塊瓦茬兒,拋一格,單腳跳著玩。跳格子,畫一個大大的長方框,然后畫七八條線,還可畫更多,兩條線之間大約有一腳多寬,雙方對向跳,跳幾格自選,就是不能壓線,跳到對方面前時,盡量避開半個或一個身位,因為你跳過去既不能出邊框,也不能挨著對方的身體。丟沙包(行頭兒)也是母親用做衣服的下角料拼湊縫制而成的?,F(xiàn)在看著孩子一大筐的玩具,玩不了兩天就玩煩了。三五塊的玩具根本沒法玩,孩子也沒興趣。幾十上百的玩具又太貴。有的不過天就壞了或者膩了,丟的滿屋子都是。扔了可惜,不扔也是等別的孩子來串門時哄著玩。有時候,兩個孩子為了爭一個玩具而大打出手。后來有了智能手機,基本上被孩子霸占了,即使來了電話也被孩子偷偷掛掉接著玩游戲、看視頻,成了手機控。哎!就是作業(yè)有點多,雖然家長們監(jiān)督孩子有怨言,但能壓縮孩子玩手機的時間也就能理解了。
每個人的時代不同,童年的經(jīng)歷不同,快樂和憂愁也各不相同。你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