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香】贛南圍屋印象(散文)
如果要給一個去龍南市的理由,我覺得,無疑是因為贛南圍屋。
贛南圍屋,是客家人創(chuàng)造的奇跡,是匯聚了客家人人間煙火的地方。山清水秀的龍南,是江西省贛州市的一個市縣,被譽為“世界圍屋之都”。這里的贛南圍屋,繁星般遍布鄉(xiāng)村,就像是一位位飽經滄桑的老者,訴說著千百年來一個個家族的人情世態(tài),訴說著這片古樸秀美土地上的歲月篇章。所以,一個外地人要去贛州看贛南圍屋,無疑龍南是首選。
我也是想來龍南看圍屋多年。終于,在農歷癸卯年的金秋時節(jié),我踏上了這塊神奇的土地。
一踏入龍南的土地,它就用優(yōu)美的歌聲迎客。那些大大小小的景區(qū)景點,總是響徹著同一首歌曲,“五湖四海一起來,來的都是客。圍屋聚祥和,桑梓情火熱,都留在這一刻,讓幸福永久定格……”曲調舒緩悠揚,女聲溫婉柔情,如贛南山水那么綿綿延延、清秀美麗,如贛南客家人說話那么親切和美、悅耳動聽。原來,這是即將在龍南舉辦的世界客屬第32屆懇親大會的主題曲《來的都是客》。運氣真好,客屬懇親大會的氛圍,讓我的龍南之行有了更加充實的體驗,多了份喜氣洋洋,多了些古韻新風。
圍屋是一座堡,圍堡從外看是森嚴壁壘的。圍屋是一座城,圍城里住著一個家族的人。圍屋里面的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柴米油鹽醬醋茶,生生不息,演繹著似乎比平常人家更加神秘的人間故事。
在我還沒有走進龍南,還沒有走入圍屋的時候,我腦海中的圍屋,散發(fā)著神秘的色彩,就像歐洲古城堡給我的神秘感,就像大山深處崇山峻嶺給人的神秘感。帶著這份神秘的心情,我首先走進了龍南歷史最悠久的一座圍屋——栗園圍。
我是自駕去的,如果坐高鐵,栗園圍就在龍南東站的南廣場前。
栗園圍四周彩旗飄飄,這是喜迎懇親大會的新裝。栗園圍內熱熱鬧鬧、忙忙碌碌,趕工的隊伍正在緊鑼密鼓地完成圍屋修繕的最后任務。
栗園圍始建于明弘治十四年(1501年),是龍南李姓祖祠所在地,它也是贛南圍屋中占地面積最大的圍屋。它的圍墻用石塊和鵝卵石混合泥漿筑成,四面各設一門,看上去土氣老氣,這應該也是它作為早期圍屋的一個特征吧。但它最特別之處在于它的內部結構。
圍內分左中右三塊區(qū)域,左是農耕區(qū),右是居住區(qū),中是三口連通的水塘。水塘不僅分隔了耕作與居家,而且為它們提供著水源。湖岸垂柳依依,湖水碧波蕩漾,魚兒游弋,夏季“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圍屋內這么大的水面,是一道風景,也調節(jié)著圍內的小氣候。在我游訪的圍屋中,唯有栗園圍內部是如此保持鄉(xiāng)土的田園景況。也許栗園圍的李氏先祖內心,圍屋就是一個居家、耕作的家園。
但其實,田園風光的特點,僅是栗園圍的表象,它居住區(qū)的那片房舍中藏著的玄機,才是它的最特別之處。
栗園圍李氏先祖,在設計這片居住區(qū)的時候,取勢定向,接龍脈,定穴位,合陰陽,按照八卦相生相克的規(guī)律演繹成八八六十四條巷道。相生的巷道為生門,可通往正廳至外坪;相克的巷道為死門,四面碰壁路不通,所以栗園圍也被稱為“八卦圍”。
未知讓人產生神秘感。八卦是神奇的,對我來說也是神秘的。當我走進了栗園圍,我對圍屋的神秘感不僅沒有消弱,反而強化了,讓我覺得,好似我這次的贛南圍屋游訪,是一次神秘之旅。
這片神秘的居住區(qū)內,最主要的古建筑是“一祠三廳”。祠是飛檐翹壁、雕梁畫棟、氣勢恢宏的紀縉祖祠,它是圍內最大、最古老、最華麗的建筑,以紀念先祖李大紀和李大縉。廳是櫳梃廳、梨樹下廳和新灶下廳,其實是三座分祠。櫳梃廳和梨樹下廳,不僅是祠堂,而且分別藏著玉龍的故事和梨山老母的傳說。新灶下廳也就是清公祖祠,此支族人中出了兩位五品大夫,故此廳也稱為大夫第。
圍屋里的故事,讀起來古韻悠悠,讓人感覺,這里何止是客家人家族聚居的森嚴壁壘,何止是一個充滿人家煙火味的精神家園,還是贛南這方土地上聚集和暗藏著濃厚文化底蘊的處所。
從栗園圍出來后,我來到了贛南圍屋中名氣最大的關西新圍,想看看這座被冠以“建筑面積最大”“保存最完好”“功能最齊全”“最具代表性的客家民居”“東方的古羅馬城堡”和“散落在民間的皇宮”的圍屋,到底又是一種什么樣的神秘狀?
看到關西新圍如此多的贊譽,我懷疑是不是作為景區(qū)的刻意炒作?
關西新圍為關西富商徐名鈞所建,始建于清嘉慶三年(1798年),竣工于道光七年(1827年),呈長方形,建筑面積達一萬一千多平方米。圍墻用三合土夯筑而成,有1-2米厚,高達10米;有東西兩座門,石門框,鐵皮包門;圍墻上有許多炮孔和梅花形槍眼,四角各建一座炮樓,整座圍屋猶如一座防守嚴密的軍事堡壘,銅墻鐵壁般堅固。
圍屋集家、祠、堡三大功能于一體。結構上粗看,是簡單的“回”字形,外“口”就是圍墻和它內側的一周房舍;內“口”是規(guī)劃整齊的房院,核心建筑都在這里。這些核心建筑,呈九棟十八廳格局,雖然規(guī)劃整齊,但因為連甍接棟而曲徑通幽。核心建筑的核心是家祠,它居前居中,門樓上有“連登甲科”的橫匾,門楣上有豎匾,上面寫著“奉旨賞戴藍翎”,彰顯了它的氣派。柱子上的對聯挺有意思,“清風徐來春不老田賦四時,碧水環(huán)繞澤長流福延千載”,上聯嵌入了“徐老四”三個字。因為徐名鈞在兄弟6人中排第四,故被稱為徐老四。祠堂正廳掛著匾額“東海堂”,還有“進士”匾等。那天,正廳有兩位老藝人正在用傳統(tǒng)工藝進行編織,男的編竹器,女的在繡花。
沿著“回”字內的巷道,從一個個側門進入,是一個個小院和一棟棟房舍。房前小院的小天井,輸送不了足夠的光線,故而房內陰陰暗暗,幽幽邃邃,加上圍屋內基本沒人居住,因空寂而更讓人心生神秘感。尤其走進徐老四居住的“三樂堂”,我不由自主想起徐老四發(fā)家的傳奇故事。這座庭院深深的家園,因為沒有外界的侵入危險,曾經和融安詳,人丁興旺,甚至豬肥牛壯,雞犬相聞。今天我們從一個個門洞進進出出折返著在圍屋內走一遍,感覺既庭院宏大、古色古香,又曲徑通幽、莫測高深。
其實,關西徐家人的家業(yè)很大。關西新圍北邊有西昌圍,是徐老四家的祖屋,“新圍”就是相對它而言的。關西新圍的西側還有“小花洲”和徐家書房,雖然現今只是一片很大的遺址,但曾經這書房里是家族私塾,“小花洲”是徐老四從蘇州、揚州娶來的兩位小妾的專門居所。秋日盛開的格?;?,紅紅艷艷地環(huán)繞著這片遺址,似乎是想讓人憶起這里曾經也是生機活力和有書香氣的地方。
有人說,進過了關西新圍,就不用看龍南的其它圍屋了。這個說法有點道理,因為關西新圍確實是贛南圍屋的頂級代表。但是,我更覺得,說這話的人過于簡單粗暴、面冷言橫,將其它圍屋的個性與特點,尤其它們鮮活的歷史人文都給漠視了。
我是個追求細節(jié)的人。比如有人說“古村古鎮(zhèn)都是那樣的味道”,我卻對不同的古村古鎮(zhèn)都充滿一探究竟的好奇心。那天,我從關西新圍出來后,急匆匆地趕了六十多公里的山間縣道,去了燕翼圍,因為據說它是贛南圍屋中最高的。
燕翼圍在龍南市楊村鎮(zhèn)的圩鎮(zhèn)上,為楊村富戶賴福之所建,清順治七年(1650年)始建,清康熙十六年(1677年)竣工。圍名取自《山海經》中名句:“妥先榮昌,燕翼貽謀”,為深謀遠慮、榮昌子孫之意。這座圍屋呈長方形,圍墻高達14米多,內部房舍全部沿著圍墻,有四層共有136間房,二三層有環(huán)繞的跑馬樓。
燕翼圍不僅是贛南圍屋中現存最高的,而且是墻體最厚、防御體系最為堅固的,面積沒有關西新圍大,但更像一座森嚴的古堡。
外墻下層由石塊疊壘,上層為青磚,內墻是土坯磚,厚厚實實。墻上也布滿槍眼,四角的炮樓凸出三個角,保證能夠全方位無死角向外射擊,從造型上看也有節(jié)奏上的美感。
燕翼圍只有一道門。進入門內,才發(fā)現這實際上是一道三重門。第一重是鐵皮包的對開門,厚重結實;第二重是活動欄門,必要時才插上攔門板;第三重是堅厚的對開木門。尤其在第二道門頂有一漏斗可以放水,防止火攻。如此的一道門,完美的防御性,踏入就讓人有滿滿的安全感。
圍屋內有老人居住。一只小狗在圍屋里,我這陌生人走近它,它不僅不叫,而且愛答不理的樣子,看都懶得看你一眼,自顧自地擺尾走著,或趴坐著。我不由感嘆,生活在這樣的圍屋里,家狗都有安全感,何況家人呢?
在燕翼圍的跑馬樓上轉了幾圈,感受這座森嚴壁壘的高大宏偉,體驗圍內人家樓上樓下的生活日子,木樓板的聲音讓人覺得生活的安穩(wěn)與篤實,也令人感慨圍屋里時光的悠長與寧靜。不知不覺中,夜幕徐徐拉下,圍屋里越來越暗淡,但我心目中的燕翼圍卻如一顆璀璨的明珠,光彩奪目、熠熠生輝在這塊古老的土地上。
烏石圍與燕翼圍相距不過5公里,因為行程安排,我卻是離開龍南前才游訪了它。
烏石圍也是賴氏所建,建于明萬歷年間,工期28年,因圍屋門前有一塊狀似蟾蜍的烏石而得名。
傳說,烏石圍開工時,曾鑿開這塊烏石,不料令人大吃一驚的是,烏石里竟然飛出一只金鴨子,窩里還臥著一只。圍屋的主人希望金鴨子能夠給圍屋帶來好運,趕忙填石修復,并取名圍屋為烏石圍。
圍屋外墻用鵝卵石混泥漿壘砌,正面平直,側、后為圓弧形。烏石圍有三道門,都在正面;有四座炮樓,突出墻外如房屋。
從中門進入后,就是三進兩天井的祠堂,雀替、月粱等精雕細刻。祠堂巨柱擎頂,柱子都涂成黑色,但粱、板等都漆為紅色。我想,如此的紅、黑相配,從美觀上看,猶如服裝的上紅下黑的經典搭配;從寓意上看,紅色代表光明,黑色代表黑暗,搭配起來既可以代表日子的四季輪回,也可以代表真善美對抗假惡丑。
祠堂兩側有六棟房院,它們與祠堂連體為一,方方正正地聳立在圍屋中央。它們的磚墻都是三垛的馬頭墻,翹角飛檐甚是美觀,亦如千軍萬馬奔騰般。每個翹角上都安放有獅、象、猴、鹿、鶴等吉祥瓷雕。環(huán)繞這組核心建筑的是一圈貼著圍墻內側的兩層外屋,間隔著有一些木梯子從一層上到二層跑馬樓。
那天天氣晴朗,陽光灑落在質樸的墻和瓦上,顯得格外清幽;陽光照射在鵝卵石巷道上,反射著清輝。烏石圍內此時只有我一人。我獨自在圍屋里轉悠,鵝卵石路給予腳板處的觸感,似是與老圍屋的貼心交流,凹凹凸凸卻踏實;跑馬樓木板藏不住的腳步聲,似是老圍屋對來訪者的回應,嘎嘎砰砰很質樸。那外屋的屋檐、護欄等幾條弧彎線,看上去是那么優(yōu)美。
圍屋左后有一口水井,看似普通,實則神奇。它的水位竟然比門前的禾坪與池塘的水面高出一米多,人們百思不得其解。如此神奇的井水,滋養(yǎng)著一代又一代圍屋里的賴氏子孫,用它的清澈涼爽,催生著圍屋里人間的傳奇。
據說烏石圍走出了舉人、進士70余人,其中清嘉慶年間(1796年—1820年)的賴國佐曾領五品大夫銜,所以圍屋一座合院門楣上書有“大夫第”;光緒年間(1875年—1908年)還出過一位武秀才賴宣平。
烏石圍前有兩口池塘,合稱為日月池,圍屋與池塘間的禾坪很大。禾坪上那塊神奇的烏石還臥在門前,那只金鴨子一定還在里面吧?這塊石頭時時刻刻勾起人們對烏石圍神奇?zhèn)髡f的記憶。
“內方外圓”是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的處世之道,也是一種人格,要求為人處世“內心中正,處世圓潤”。我覺得,烏石圍的半圓加上日月池,就是一個完整的圓。烏石圍里的人家,從祖宗那里就一代代潛移默化了“內方外圓”之道,莫不這才是激發(fā)這個家族傳奇的本原?
如此“內方外圓”格式的圍屋,何止烏石圍,在龍南的武當鎮(zhèn)有座著名的圍屋——田心圍,不僅是“內方外圓”的格式,而且規(guī)模更加宏大。
在龍南,叫“田心圍”的圍屋至少有10座。不知道龍南的祖先們?yōu)槭裁礋嶂試莸倪@個名字?為了區(qū)別,人們習慣稱武當鎮(zhèn)的這座為“武當田心圍”。
武當田心圍是武當鎮(zhèn)葉氏的家園。他們的一位先祖叫葉秀茂,字松軒,生于明朝弘治戊申年(1488年)。他與原配胡氏未生育,后娶謝氏,終老年得子,連生五個兒子。田心圍的主要建造者是葉秀茂的二兒子葉廷艷,其以父名冠名葉氏宗祠為“茂松堂”。
田心圍的圍墻都是三層砌筑,外以鵝卵石漿砌,中以土實之,內層磚砌,厚1米有余,設炮樓五座,外墻周圍密布槍眼,也是一座堅強壁壘。
那天早晨,山霧繚繞,早飯后太陽還是那么地雅淡,散發(fā)著清輝。圍屋坐西向東,沐浴在新陽中。
門前鵝卵石鋪就的禾坪上,厚積著燃放爆竹后的紅紙屑,這是圍屋修繕一新的喜慶。門前一口“留水存財”的半圓形池塘,泛著清凌凌的波光。
可是,為了迎接懇親大會,田心圍內部正在布展,謝絕參觀。好不容易來到了這里,多想進去瞧一瞧,哪怕是隨便拍幾張照片也好。正當我與保安大哥交涉無果的時候,一位和我年齡相仿的葉先生來到圍屋,并答應帶我進去轉一圈。又遇見好人了!內心無比地感激。
品讀好文,問好老師,精品佳作力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