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香】游百病,烤花糕(散文)
春節(jié)一過,元宵節(jié)就跟著來了。一年之中第一個月圓的日子,就在吃元宵、賞花燈的喜氣洋洋的熱鬧中拉開了帷幕。
大紅的燈籠,像一排排列隊整齊的衛(wèi)士,懸掛在路的兩邊,不必仰頭,便徜徉在紅紅的海洋中間。有的樹枝上錯落有致地懸掛著五顏六色的彩燈,煞是好看:有五角星的、有月亮狀的、有葫蘆樣的。只待月落黃昏、夜幕降臨,這些大大小小、形狀不一的花燈便一起綻放;再加上此起彼伏、夜空中璀璨的煙花,要多美有多美,簡直讓人看不過來。閨蜜小紅說,這都不算什么,今年最有人氣的當屬“棒槌火”。我有點不信。她立馬發(fā)來幾張一群人舉著花糕圍著爐火烤花糕的圖片。
哈哈,有意思。
怎么樣,要不要試一試?
必須滴!
那咱們大陽泉橋頭見?
好!橋頭見。
有道是“十五的月亮十六圓”,況且正月十六還有“游百病”的傳說。所以,這一天就成了一家人傾巢而出的好日子。夜幕還未低垂,大陽泉古村已經(jīng)人聲鼎沸。人們扶老攜幼,紅燈白雪映照著一張張喜慶的笑臉。小吃攤前,剛盛入青瓷碗里的元宵正冒著熱氣。拿著糖葫蘆的小姑娘牽著母親的手,她頭上像星星一樣眨著眼睛的發(fā)飾,隨著腳步也一顫一顫地晃動。還有炸串的、烤肉的,賣彩燈、賣氣球的,各種叫賣聲,那叫一個此起彼伏。賣得最多的是花糕。兩元錢一個,這是此行的目的。手機對準大姐胸前的二維碼,叮咚一聲,錢付了。大姐麻利地把一根細細的筷子插在花糕上,說,這樣舉著烤花糕燙不了手。哪里有烤花糕的棒槌火呢?我問。前面就是。大姐一努嘴,我們倆就舉著花糕,朝圍成一圈的人群走去。
透過縫隙一瞧,好家伙,炭火上一圈插著筷子的花糕,還有一圈被火焰映紅的臉。好不容易等旁邊的人舉著焦黃的花糕返身而去時,我們才擠了進來。花糕,是當?shù)匾环N面食,是幾顆紅棗鑲嵌在一層一層搟好的面餅上,用籠屜蒸出來的;其形狀小巧精致,像一層一層的寶塔,又可愛又好看,這和棗饅頭、棗山,絕不能相提并論??净ǜ庖欢ㄒ心托?,要上下左右轉(zhuǎn)著圈的烤,只烤得外表焦黃,咬一口,酥酥脆脆、外焦里嫩,滿滿的麥香和紅棗的甜香。
元宵節(jié)的“棒槌火”,是本地特有的傳統(tǒng)習俗,一般會在春節(jié)期間開始壘砌,高度在一米五左右,直徑大概一米。以前的棒槌火,是用磚塊壘成的圓柱體,磚和磚之間一定要勻稱地拉開一定的距離,再用紅土和麥秸拌好的泥土內(nèi)外抹光,然后再用棒槌把磚塊之間的空隙捅開,一個一個圓形的孔就這樣形成了,最后在里面裝滿碳塊。這時,只需一點火,紅紅的火苗就會從一個個圓孔里往外冒。現(xiàn)在的棒槌火更省事、更環(huán)保,就是把一個周身分散著圓孔的鑄鐵的圓柱體裝滿碳塊,然后點火,但效果是一樣的,它的作用就是讓看燈的人有個取暖歇腳的地方。
古村的夜晚,在月光和燈光的映照下,顯出幾分清幽和曼妙。人家屋檐下還有點點白雪。兩盞紅燈籠,一邊一個;大門是敞開著的,里面影壁上大大的“?!弊?,被燈籠照得紅彤彤的。杏黃的酒旗下,一身短衣打扮的“店小二”扯著嗓子開始吆喝:“清香的醬香的,濃香的哎,要喝酒的走進來哎……”看客們都被他逗笑了,進去的少,拍照的多,大部分都隨著人流走進“如舟小院”“西院”,或者“同心圓茶館”。最熱鬧的要數(shù)“一席書院”。院子里那棵銀杏樹一如四百年前那樣,直指蒼穹。這座小院的前身是大陽泉義學堂,后被改為大陽泉學校;多年后,學校搬離小院,閆偉先生帶著對古村的赤誠來到小院。之后,種花、種草、種籬笆,他的藏品有趣、根雕漂亮。翠竹旁,有木案藤椅、可閑坐品茶;西墻下,竹簾枕榻、可聽風、可小睡。喜歡風雅的,盡可以移步到“張穆故居”,去參觀、去欣賞清代書畫大師留下來的珍貴墨寶。雪已融化,濕濕的青石板路向前彎曲著,那棵周身被紅布裹著的千年古槐,依然靜靜地守護著一方百姓,在古牌樓的旁邊。樹不語,人已變。
一轉(zhuǎn)身,又在燈火闌珊處。
幾聲爆響,夜空中五顏六色的“菊花”競相綻放,美得耀眼、美得不可方物。人影綽綽、燈火燦燦,惟愿,火樹銀花不夜天,祥冰瑞雪兆豐年。佳節(jié)慶團圓,笑語滿人間。
行文流暢,文筆細膩,品讀好文,問好老師,佳作力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