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荷】系我一生心,負你千行淚(隨筆)
一
北方的冬月,白雪皚皚,寒氣逼人。有人說,哀,莫過于心死;要我說,冷,最是世間無情。
當我看著四周白茫茫的一片,不禁心下一嘆:人生數(shù)十載,看似漫長,卻不過是白駒過隙,瞬間即逝。世間有可為的,無可為的,皆等不得你交上一份完美答卷,便匆匆結(jié)束,只落得白茫茫一片,干干凈凈!任你貧窮也好,富貴也罷,終逃不脫那一抔黃土埋掩一切,悔恨,遺憾,皆不過是歲月留下的些許憑證,供后人祭悼。前塵不得,來生未知,留給我們的只不過這一世,而我們又該如何度過它呢?
收起情緒,當我把慧覺禪師的骨灰,一點一點撒入眼前這座,讓我既熟悉又陌生的孤墳之時,于我心里,除了透著那份濃濃的哀傷之外,涌現(xiàn)更多的,卻是一份感動和敬仰。也隨之涌上心頭的,便是那份愛所帶來的震撼與永恒,給予我的巨大沖擊。好深刻的一課,如一記響亮的耳光,抽在我的臉上,三分疼痛,七分慚愧!相比當下新時代的寵兒們,將那份所謂的愛,賦予了太多的銅臭氣,就也成了變相利益交換的代名詞,從此與偉大、純潔,再毫不相干,著實令人悲哀。而那些生死不棄、相依為命的愛情故事,自此也成為歷史、淪為傳說,離世人越來越遠、越來越陌生,陌生的讓人懷疑,它是否真實的存在過。
面對眼前這座孤墳,我并沒有太多的陌生感,很早以前我就知道,這里埋葬著,慧覺禪師早年的一位戀人。十多年間,我曾無數(shù)次到訪清竹寺,但我卻從沒有前來拜訪過她,雖然,距離寺廟很近,但我終不忍心打擾片刻。即便,我早已熟知那個故事,可對她來說,我終究是個陌生人。她這一生,只為一人存在,哪怕死后,魂靈也在癡癡的等待、守候,期盼天天出現(xiàn)在眼前的,是心中唯一的戀人,那便是慧覺禪師。
眼前這座七十余年的孤墳,也并沒有像它的年齡一樣,彰顯出古老的顏色。它被青磚所筑、百花所繞,又有青松寒柏聳立四周,顯得如此端莊,那般典雅,我想,生前她一定是一個極優(yōu)雅的奇女子!眼前的一切,也使我能想到,七十余年來,慧覺禪師是如何在用心呵護著她,守護著她。就像七十余年前,傾盡自己一生的情意,愛著生前的她一樣,不離不棄。
而與慧覺禪師結(jié)緣,還要從十多年前說起。人生總是那么不如意,年少時,在對的時間,留下太多的遺憾;年長后,偏又于錯的時間,難挽回心中的不甘。時光,就這樣在對與錯的夾縫中,悄悄流逝了,而被歲月劃下的刻痕,總會在某段時間,令人身心俱憊、迷茫不已。如此,逃避便也成了自古以來,那些文人雅士,所謂清高避世的手段,要么深山隱居,日出而作、落日而息;或是芒鞋破缽,六根清凈、一心朝佛。
不巧,那段時間,因幾個月以來的郁悶心情,也令我恰好風庸附雅了一回。卻正是這一次,讓我仿佛穿越到了幾十年前,軍閥割據(jù)、四方救國,堪稱中國近代史上的傳奇時期——民國,探尋了一段比肩“梁?!钡氖篱g奇情。
那是偶然一次,使我有機會到訪清竹寺,小憩幾日,據(jù)考,其始建于唐貞觀年間,距今已有千年歷史,因四圍環(huán)山,又被竹林所繞,故得名:清竹寺。也接下來的幾日,我便有幸結(jié)緣了慧覺禪師。那時的他,已年過八旬,卻仍精神爽朗、腳步穩(wěn)健,五官端正、輪廓分明,臉頰清瘦、滿目慈悲。不消多說,便知年輕時,必極是個俊朗人物,也當歲月悄然而逝,留在那面容上的道道皺紋里,寫滿智慧。就是這般一位長者,讓人一見,便不由得喜歡上了,敬仰之情,也油然而生。
而聽慧覺禪師講習(xí)佛法,更是一種享受。以致曾幾何時,我竟有在清竹寺出家的沖動,愿日夜跟隨,誠心修佛、以證菩提。卻更讓人意想不到的是,慧覺禪師不但佛法精通,對中國古學(xué)也頗有研究,棋藝書畫皆有造詣。不過,讓我怎么也想不通的是,這樣一位智者,為何隱居深山,留戀世外?可有一段銘心往事,被歲月刻畫成一段動人的故事,埋藏在紅塵中的某個角落,我不得而知。
那日清晨,早課完畢,我沿竹林小道,緩步而行。清晨的山野,微風徐徐、鳥聲悅耳,大自然獨有的氣息,令人精神氣爽、流連忘返。也在這時,一陣古琴聲悠揚而至。如一縷縷清香直塞人的心脾,如一片片微風拂入我的耳畔,不禁頓入意境。隨著那一個個音符,或上或下、或跳或躍,沉醉其中,就連那鳴鳴啾啾的鳥兒,也被琴聲所染,立時閉上了嘴巴。
那是怎樣的一首曲子啊,如一道清澈的泉水,涓涓而過。便像是在訴說著,一段古老而久遠的往事,情寄予琴弦,輕輕地,低聲細語。但絕無往日之痛、今日之悲,只是娓娓道來,與那久別的故人。
后來,我才從一位小沙彌口中得知,那琴聲出自慧覺禪師之手,是他譜寫的一首名為“愛”的古琴曲。這倒讓我不曾想到,原來慧覺禪師竟還諳通音律,自此,那份敬仰之情,便尤為更甚。也更加促使我的好奇之心,欲去挖掘有關(guān)他的一切,我在想,可能這首曲子,就是慧覺禪師,埋藏于紅塵中某個角落的那個故事吧。果然,隨著我到訪清竹寺次數(shù)的增多,當慢慢地,我和他結(jié)成了無話不談、無事不訴的忘年之交,而我猜想的那個故事,也漸露水面,被我熟知。
原來,那首名為“愛”的古琴曲,是慧覺禪師為出家之前的一位戀人所作。而他的那位戀人,早已去世于七十余年前,就埋葬在離清竹寺不遠的山谷里。所以,慧覺禪師便常在清晨彈起那首曲子,只因他清楚,她聽得到,從未離開過,也讓她明白,自己還在,就在身邊。也讓我知道了,關(guān)于那個名叫葉婉婷的奇女子,在七十余年前,演繹了怎樣一個動人的愛情故事。
二
慧覺禪師俗姓陳,名家西,字落寅,打小聰慧過人,父母早亡,被叔父撫養(yǎng)長大。
那是民國二十一年,年僅二十二歲的陳家西,在鄉(xiāng)人的資助下,就讀于北方某所高校。當時的中國,外憂內(nèi)患,轟轟烈烈的學(xué)生救國運動,早已在全國悄然展開。故此,也讓有著強烈民族情感的陳家西,有機會嶄露頭角,成為本地小有名氣的學(xué)生領(lǐng)袖,而過人的才華與俊朗的外表,更令眾多女學(xué)生怦然心動。但懷揣著家國情懷,投身于學(xué)生運動的陳家西,此時卻并不知道,一場柏拉圖式的愛情,正悄然向他走來。更使得這場生死不渝的愛情,改變了他的一生,也葬送了葉婉婷短暫的青春年華。人生大概就是這樣無奈,緣慳命薄、份字拆寫,不知斷送了多少才子佳人的鴛鴦綺夢。
我不禁又想:如果當時的陳家西,沒有遇上葉婉婷,那他的人生,會不會是另外一種結(jié)局?那么葉婉婷呢?如果沒有愛上陳家西,是不是也會有一個不錯的人生,這大概就是命,因果循環(huán),終究早已注定。
葉家為本地大戶,生活富足,家學(xué)淵源,據(jù)說,其祖上曾做過前清一品大員。且葉父,也為翰林出身,辛亥革命前,才隱退歸鄉(xiāng),過起閑云野鶴,悠哉悠哉的世外生活。而葉婉婷,為葉家老來得女,打小乖巧懂事,深得父母寵愛?;蛟S,正是那種典型的中國傳統(tǒng)門第,造就了她這樣一位,溫潤幽雅的大家閨秀。另“五四”運動后的新文化、新思想,也賦予了葉婉婷,新社會、新女性的獨特魅力。
卻是與葉婉婷的相識,陳家西是萬萬不曾想到的,而慧覺禪師在回憶起時,至今仍清晰記得,那是一個雨后的黃昏。悶熱的天氣,因一場大雨過后清爽不少,也使人的心情好上許多,陳家西便帶了一本書,獨自來到城南公園,享受著幾個月,難得的寧靜時光。只見,金色的夕陽,灑滿其中,而百花盛放,于斜暉下,也更顯得婀娜、嫵媚。再看,公園中央的湖面上,云煙微微、荷香撲面,清風拂過,堆起層層漣漪。以致美麗的黃昏,也給生于這個昏暗時代的人們,帶來一絲絲慰藉,從而忘卻煩惱,沉浸在這無限美好,卻又短暫的夕陽當中。故此才有,陳家西憑倚欄桿,手捧書籍細讀。
只是,慧覺禪師在說起這些的時候,怎么也想不明白,當時的自己,怎會吟起柳三郎的那首“雨霖鈴”來,大概是那樣的景象,容易令人倦怠,而引發(fā)些許傷感吧。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fā)。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br />
“多情自古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jīng)年,應(yīng)是良辰好景虛設(shè)。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卻這時,下闋突然被人接了過去,一名女子的聲音鶯鶯而至。而陳家西舉目側(cè)看,斜陽下,一位身著白色對襟短袖上衣,黑色長擺百褶裙,腳蹬一對黑色平底皮鞋的年輕女子,兩條烏黑的辮子垂于胸前,雙手后背,踱著碎步,款款向他走來。也說至此處,慧覺禪師不由得笑了。我也能看得出,他對那段往事的留戀與銘心,就像是回到幾十年前的青年時代,那個惹人留戀的黃昏公園。
慧覺禪師說,當時的自己,緊張的滿臉通紅、不知所措。更加可笑的是,他第一時間竟想到了,于“紅樓夢”里,賈寶玉所做的那篇“芙蓉誄”中,所提到的芙蓉仙子,實如幻境一般。
“你好,陳家西,我叫葉婉婷?!钡故悄桥勇渎浯蠓?,很自然的伸出了玉一般的手臂。
于此,我又看著眼前的慧覺禪師,便像一個孩子般,沉浸在自己的往事當中。他笑著說,那時的自己,手到底是怎樣伸出的,至今都沒弄明白,只以為真是一場夢境,卻如何也不記得,何時結(jié)識過這樣一位美麗動人的仙子。但也這般,兩人漸是熟絡(luò),聊在一起。
陳家西方知道了,葉婉婷,當?shù)厝耍∽约喝龤q,就讀于女子師范學(xué)院。也面對著,如此一位清純可人的年輕女子,他的心隱隱有些不安,仿佛預(yù)感將要發(fā)什么似的,偏又抓不住半點。而葉婉婷卻說,自己早已熟知陳家西的大名,只是無緣相識。其實,剛才早就認了出來,可又不好意思上前搭訕,直至陳家西背誦出那首“雨霖鈴”,這才忍不住接了過去,冒昧討擾。還說,她也很喜歡,那個幾百年前奉旨填詞的柳三郎,雖然有點可悲,但終究留下了,諸多的千古佳句。因而,從詩詞歌賦,再到昆曲“牡丹亭”,他們的話也多了起來,便聊的更是投緣。直至不知不覺,天色已晚,意猶未盡的同時,也很自然的,他送她回家。而停留于葉府門外,兩人欲言又止、欲去還留,那份不舍,是難以言表。
也聽到這兒,我不禁猜想,他們一定認識很久了,今生相見,不過是前緣再續(xù)前緣罷了。最后,當陳家西難舍的看著,步入家門的葉婉婷,又足足圍著葉府轉(zhuǎn)了幾圈,這才興奮地去了。而回到家的葉婉婷,當蹦蹦跳跳地進了客廳,卻惹得葉父眉頭一皺,眼前的女兒,哪里還有半點平時的淑女儀態(tài),故就一聲咳嗽,以示告誡。
倒是葉母的慈祥,讓葉婉婷直個撒著嬌,抱怨起葉父的嚴厲,另被一旁的奶娘打趣著,咱們小姐怕是遇見好事了,這才說笑一處的,開始吃起晚飯。
當然,也注定了那一晚,陳家西和葉婉婷,都徹夜無眠的想著彼此,從而,更如同輕輕于他們的心海,拋下一粒石子,蕩漾起一圈圈愛的漣漪。也當慧覺禪師向我說起這段過往的時候,我忍不住又想:老天真會作弄人,竟把他們相遇的場景,安排在黃昏當中。是不是真的應(yīng)了那句古話,“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呢?硬要在那短暫的時光里,傾出他們一生一世的愛。
三
但無論社會怎般黑暗,現(xiàn)實如何惡劣,也始終無法摧殘愛情之芽的萌發(fā),就像許多年輕男女一樣,陳家西和葉婉婷相愛了,是深深的相愛了。在近一年的時間里,他們愛的難舍難離、難分難棄,更互許終身、私定盟誓。且還不忘,積極的參加學(xué)生救國運動,而閑暇時,又結(jié)伴登山望遠、湖中蕩槳,也度過了人生中,最為美好的一段時光。
然而,世上沒有不透風的墻,他們的事情也終被葉家所知。即便葉父、葉母,對葉婉婷百般疼愛,不過以葉家那樣聲名顯赫的傳統(tǒng)門第,也絕難容忍自己的掌上明珠,嫁給一介窮儒。他們遵守的是門當戶對,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就這樣,葉婉婷被軟禁起來,關(guān)在家中。任她千般抵抗、萬般哀求,也終未打動父母之心,唯有日日以淚洗面,難進米食、憔悴不堪。
而陳家西,在知曉事情以后,也曾到葉府,希望能說服葉父、葉母,成全自己和葉婉婷,可等待他的,卻是葉家下人一頓痛打。以致那一夜,陳家西無奈的徘徊于葉府門外,是久久不肯離去。只能眼睜睜的,被那堵高高的圍墻阻隔在外,同心愛的人,近在咫尺,偏似海角天涯。
他不明白,這是怎樣一個社會,為什么相同的人,硬要劃出三六九等,貴賤之分。他想不通,愛,純而神圣,又何錯之有,偏解不開封建的枷鎖,被棒打鴛鴦,惟望穿秋水。陳家西絕望了!
而終于,還是葉婉婷的奶娘看不下去了,她心疼這個從小被自己帶大的小丫頭,便暗中替兩人傳起了書信。
“家西:幾日不見、分外想念,恍恍惚惚,大有離別半世之感!婉婷有幸,遇君紅塵,倘此生難攜,那生死何別之有?然婉婷深信,困難只為一時,更會極力勸說父母,望君振作,莫悲莫傷,切記,切記,保重!”
“婉婷見字如晤:汝如何能知,自一別數(shù)日,又是怎般度過?更近來常感,如若何時,這天下有情人,再無痛苦,皆相攜手、地老天荒,該是多般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