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學網(wǎng)-原創(chuàng)小說-優(yōu)秀文學
當前位置:江山文學網(wǎng)首頁 >> 看點文學 >> 短篇 >> 雜文隨筆 >> 【看點】我的尋根之念(隨筆)

編輯推薦 【看點】我的尋根之念(隨筆)


作者:湖北武戈 進士,10644.32 游戲積分:0 防御:破壞: 閱讀:1920發(fā)表時間:2024-04-24 07:42:26

【看點】我的尋根之念(隨筆) 對于很多他人來說,故鄉(xiāng)是指祖先或自己出生和曾經(jīng)生活過的地方;而對于我來說,故鄉(xiāng)則包括我曾經(jīng)戰(zhàn)斗和工作過的地方,當然也包括我的父輩及祖先們繁衍的地方,這個地方就是我們所說的根。
   我的尋根之念由來已久。小時候曾經(jīng)問過我爸,我們的老家在哪里,父親曾經(jīng)給過我兩個答案:說是我們祖籍在江西武寧一個叫作夜合山葡萄架的地方,后來又從葡萄架遷到鄖西小泥溝尚坪,再后來又從尚坪遷到鄖西大壩河店子,我和四哥就出生在店子公社翻身大隊第五生產(chǎn)隊,店子公社翻身大隊后來改名為店子鎮(zhèn)天寶山村五組。
   對于我爸生前所說江西武寧葡萄架祖籍,后來通過認識武寧老家一遠房兄弟修偉,才知道我爸說的葡萄架就是現(xiàn)在武寧縣魯溪鎮(zhèn),不過我一直覺得太過遙遠而不敢企及,但是小泥溝尚坪余家老莊卻在本縣范圍內(nèi),應該不太遙遠。本世紀初在景陽鄉(xiāng)工作時,小泥溝隨泥溝鄉(xiāng)合并到景陽鄉(xiāng)后我曾與林業(yè)站的同事去過兩趟,可惜并沒認識幾個老家的人,只是根據(jù)我爸生前所介紹的情況去認識了一下香湖二爸,爸說香湖二爸是我們一個房頭的,據(jù)說是一個太祖下來的分支。
   再往后,我因工作遷居鄖西縣城,基本上沒有時間去尚坪老家了,但是我的尋根之念不僅沒有泯滅反而更加熾熱。我記得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暴發(fā)之前的二0一九年臘月,四哥的兒子買了車,約我一同去尚坪給公婆(我們把爺奶叫公婆)上墳,我們從店子顏家曹家河穿楊家峽去的尚坪,那也是我第一次正式去尚坪老家。那一次也才正式認識了二爸的大兒子我的秀誠哥和秀才哥,還有五叔的兒子秀銀哥和秀根哥。當時我們還不清楚哪棺墳是我公婆的墳,就請秀才哥幫忙指認,結(jié)果還被秀才哥給指認錯了我婆的墳。由此我便萌生了一個想法,一定要給我公我婆立個碑,免得下次再認錯墳。
   對于我公我婆的生年歿月,我和四哥并不清楚,主要是我爸我娘去世得早,他們生前曾經(jīng)交待過,只是我們沒能記住。為了弄清公婆的生年歿月,我只好在電話中同秀誠大哥聯(lián)系,這才弄清我公叫余策祿我婆叫陳洪蘭,他們是哪年出生的又是哪年去世的,秀誠大哥也沒能記住公婆是哪月哪天的生日和哪月哪天去世,撰寫碑文時只好用“月日失考”所替代。給公婆他們立碑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老墳已被掩沒在刺架雜草中,很難認清具體位置。
   第二年清明節(jié)前夕,我?guī)е鴥蓧K碑從縣城回到店子,四哥找了一輛小輕卡,裝上石碑和四哥準備的紅磚,我們依然沿著曹家河下面的楊家峽過駱駝號回到尚坪老莊,在秀誠、秀才、秀銀、秀根、秀庭、秀德等幾個老哥哥地幫助下,首先清除了墳地雜草,然后和好沙漿立好了石碑。在清除雜草時我們發(fā)現(xiàn),鄰近的幾棺墳已塌陷,尤其是我三爸的墳塌得不像樣,幾個老哥也幫我三爸砌好了墳頭培好土,捎帶著也把其他幾棺叫不上名字的墳培好了土攏好了墳堆。
   在給公婆立碑時,更加增強了我的尋根之念。最起碼想要把尚坪這一房頭的祖公都弄清楚,好給我自己一個交待。當然,這個念頭一直時斷時續(xù)的,只是沒有泯滅過這個念頭。
   還好,今年二月一個名叫余香波的家門小叔加了我的微信,隨后又有一個名叫余秀意的家門兄弟加微信聯(lián)系到我,詢問我們的上山祖是哪個?我當然也不清楚,于是我便打電話聯(lián)系秀誠哥,秀誠哥已是八十高齡的人了,他肯定曉得一些。打電話一問,他說上山祖是士望公兄弟六人,只是后來有一個遷走了,士望公后來也回了武寧老家。
   今年春分一過,我便做好了去尚坪老家尋根問祖的準備。三月二十三日晚上,我把去泥溝的車聯(lián)系好,二十四日一早便坐上了去泥溝的杰銳達客車。只可惜車只到小泥溝口,從小泥溝口進去到尚坪尚有十八九里山路得步行,雖然那里也有公路并且是水泥路,但卻沒有車去尚坪,連跑摩的的都沒有。下車后我沒作片刻停留,而是直接向尚坪進發(fā),后來遇上個尚坪熟人用摩托帶了我一程,這才在午飯前趕到了尚坪老莊。五叔的大兒媳吳遠秀嫂子是個熱心人,老遠便把我迎到他們家,那個大哥與我二哥同名,也叫余秀銀,前年給公婆立碑時就認識了他。吳嫂子讓我就在他們家辦公,說他們家沒有小孩子吵鬧,相對安靜一些,我一看他們家的環(huán)境也好,于是便在廂房里的一張小桌上擺上筆記本電腦,緊接著秀誠大哥和秀庭哥、秀根哥都來了。于是,尋根問祖的工作正式拉開了序幕……
   原以為尋根問祖很麻煩,估計少不了個把星期到十來天的時間,由于老莊人配合得好,結(jié)果只用了三天時間,就把余家老莊文忠公這一支脈問了個八九不離十。通過秀意老弟轉(zhuǎn)發(fā)給我的資料對比,現(xiàn)在余家老莊的賢諫公次子士望公的后裔,賢諫公的三子士明、五子士朗和六子士勝公的后裔也都有人在尋找并登記,其中老五房士朗公這一脈因為秀意老弟的努力,基本完成了尋根登記工作,我們這一房近百口人也已全部登記完成,剩下的就是整理和查漏補缺了。好在上溯先祖都找到了各自的根須,只是有很多外遷的宗親一時難以尋覓,這個工作相對困難一些;但是假以時日,差不多都能找個七七八八。
   亂世藏金,盛世修譜。家譜,自遠古時期就已經(jīng)存在于社會當中,最早的家譜是口傳家譜,遠古時期,部落盛行,每個部落族人都信奉著同一圖騰,當時因為沒有文字,人際溝通,傳播知識,保存記憶主要靠語言,就這樣一輩傳一輩。人們用口傳和結(jié)繩的方式來記載家族的世系傳承。
   之所以說亂世藏金,那是因為當我們身處亂世之中,生存都成了問題,什么金銀財寶都換不來救命的糧油,倒不如找個安全的地方藏起來。等到動亂日子穩(wěn)定下來再找回貯藏的金銀財寶,這個時候的金銀財寶絕對比你當初擁有時更加珍貴。
   現(xiàn)在正是以習近平總書記創(chuàng)建的太平盛世,也正是續(xù)修家譜的黃金時期。只要我們所續(xù)修的家譜不違背國家的法律和大致方針政策,國家都是支持的,且有歷代偉人對續(xù)修家譜的觀點和看法作為支撐。續(xù)修家譜雖然只是研究一個家族小支脈,但也與國家民族的命脈緊緊聯(lián)系在一起,把你所在的這個小支脈捋清楚了,對于研究民族發(fā)展歷程是有一定借鑒意義的。所以說,我們不能小看了續(xù)修家譜的工作,必須抱著一個大的觀念認真對待這項工作。
   但是,續(xù)修家譜或族譜是一件非常浩大的工程,不是三言兩語或三天兩頭可以完成的工作。我們必須認真細致地查找到每一位族祖的后裔,而且還必須是一個一個地查找,查找出男子是否成家婚配,女子是否出嫁,所適之人在什么地方叫什么名字。很多對續(xù)修族譜家譜有經(jīng)驗的人士告訴我們,為了認真做細這項工作,最好先列一個世系圖表,在你的先祖中誰誰有幾個兒子?兒子的兒子乃至孫子的兒子又是誰,然后找到相關(guān)族人,把他們的詳細資料登記清楚,包括他們的出生年月日,婚配何人,所生幾子幾女,歿卒年月日,葬于何地是何山向都弄清楚,這項工作才算圓滿完成。某一小支脈中少了某幾戶某幾人,都是不完整的族譜。
   再一個就是,要把先祖和現(xiàn)存族人中較為出色的人記述清楚。例如先祖中某人曾經(jīng)參加過某個有名的戰(zhàn)役,或者族中某位先祖是曾經(jīng)轟動一時一方的書畫家或名匠名師,或某人在某部隊立過功當過官,都可作為家譜和族譜中的輝煌一筆,至少可以激勵后人向先輩學習,引導后人崇尚英模,向先進人物看齊。這一點是非常關(guān)鍵的!
   亂世藏金,盛世修譜之說,不無道理。
   修譜,銘記祖先英名,傳唱列宗偉業(yè),教育后代子孫,振興家族之風,我輩義不容辭!
   (作者注:文章系原創(chuàng)首發(fā))

共 2869 字 1 頁 首頁1
轉(zhuǎn)到
【編者按】水有源,樹有根,中國人歷來都講究落葉歸根。家鄉(xiāng),故鄉(xiāng),祖籍都在尋常的口語中。無論是清明祭祖,祭的是先人,祖先。龍的傳人就是這樣一輩輩傳下來的。作者在文中詳細地講述了自己的尋根之念與尋根之路。怎么來怎么去以及與家鄉(xiāng)的相識,修家譜等。教育子孫后代,振興家族,傳承家風,是作者的意愿,也是每個中國人的意愿。感謝老師的支持,看點因你而精彩?!揪庉嫞涸孪率栌啊?/div>

大家來說說

用戶名:  密碼:  
1 樓        文友:月下疏影        2024-04-24 07:51:33
  尋根之念牽出尋根之路,真好。
2 樓        文友:湖北武戈        2024-04-24 09:14:31
  感謝月下疏影老師辛苦編輯并將此文放出來。非常地感謝!
與江山作者共同成長!
3 樓        文友:千五        2024-04-24 11:41:26
  自古以來便有“我是誰?我從哪里來?”這個問題,而正好,家譜恰巧就解答了這個問題,家譜可以告訴你你的祖先是誰,從什么時候開始你們的祖上開始在這里生活,從何處遷徙到此處,能過追尋姓氏始祖,知道你是誰的后代。通過家譜,可以了解家族之中的血緣關(guān)系,還有家庭之中關(guān)系的親疏遠近。了解祖上,才知道尊敬祖宗,孝敬父母,尊敬長上,了解到不同
   大小節(jié)日之中自己家族的習俗,更是要時
   刻提醒和銘記自己不忘根本。
筆墨寫人生,詩書伴吾行。
回復3 樓        文友:湖北武戈        2024-04-24 15:22:41
  感謝千五先生的關(guān)注和熱評,尋根問祖的確是一場艱辛之旅!
共 3 條 1 頁 首頁1
轉(zhuǎn)到
分享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