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學網-原創(chuàng)小說-優(yōu)秀文學
當前位置:江山文學網首頁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仰望呂巷(散文)

精品 【流年】仰望呂巷(散文)


作者:虞臣 童生,566.80 游戲積分:0 防御:破壞: 閱讀:1488發(fā)表時間:2024-06-23 11:15:46


   呂巷之行,起于浦仲誠會長與蔣志明老師的緣分,當然也是我們常熟市黃公望文化研究會與上海顧野王文化研究院的緣分。此前研究黃公望,只知道松江乃黃公望祖上陸姓老家,無論他的人生經歷及藝術生涯與松江有諸多淵源。之前寫《迤邐在松江》,定稿前請教過蔣老師,蔣老師熱心指點,就“松江第一樓”提供了簡明資料。他還對“知止堂”補充說明,1352年黃公望落款“知止堂”時,松江府(今松江區(qū)政府)老宅已不存在了,夏世澤一個兒子夏景淵住璜溪(今呂巷),孫夏士文,另一個夏景深一個兒子住泗涇(今屬松江區(qū)),孫夏文彥。
   這是我初聞“呂巷”大名。
   去年初夏,浦兄第二次去呂巷,作為專家團成員,受邀為白龍湖十三橋命名。呂巷境內的白龍湖,是上海后花園中的核心景點,周圍河港縱橫,水系成網,各種浜、涇支流猶如樹干繁枝,十分豐富。湖面上的十三橋更是景點中的明珠。橋梁命名是一種文化,涵蓋地域、歷史、環(huán)境等諸方面因素,雅俗兼顧,得到方方面面包括民眾認可有個過程。湊巧,不久后常熟虞山尚湖度假區(qū)邀浦兄、李館長與我過去,給南湖濕地諸橋命名。三人有一個共識,南湖蕩古名“華蕩”,東西兩座多孔連拱橋可融入“華”字或相近字,也可摘取古代文人寫南湖詩文中詞語。幾座小橋的命名,兼顧周邊鄉(xiāng)村文化與歷史元素,比如南岸的平墅、中安村,北岸羅墩良渚文化,東段南湖農場(上世紀中頁知青下放點),等等。書面建議提交后,幾位領導說,還需進一步征求方方面面意見。
   實地踏勘、專家論證,白龍湖十三橋最終均以四字命名,其中“璜溪公望”與“鐵笛破曉”融入了公望元素?;貋砗笃中趾芘d奮,說不虛此行,接觸到多位專家,還說呂巷鎮(zhèn)黃輝云書記“人很好”。常熟話中評論一個人,往往用最簡單的詞匯,內容卻豐富,人“好”,對普通人可指熱心、真誠、慷慨、仗義之類,而對有一定身份地位的人物,往往指待人和藹,沒官架子。
  
   二
   我們這次是帶著任務去的,去黃公望當年與楊維楨等名流交往的幾個節(jié)點實地考察,巡訪黃公望的足跡,意識間穿越時光,與古人對話。選擇周末,本不想驚動呂巷領導,誰知蔣老師透露了消息。黃書記說,浦會長到呂巷地盤,是一定要見的,至少應該見個面,盡地主之誼。我們隨即更改行程,先到呂巷鎮(zhèn)。蔣老師與呂巷鎮(zhèn)宣傳部的李羚部長已經在門口恭候。前年秋天李部長應邀來常熟參加《黃公望年譜》首發(fā)式,來也匆匆去也匆匆。她很年輕,干練而隨和,臉上始終掛著笑容。賓主寒暄間,黃書記來了,自帶一股氣場,一時說不上什么感覺,毫無客套的開場白,加一句自我調侃,氣氛瞬間輕松。黃書記言談舉止間透著儒雅之氣,說跟文化人談文化、呂良佐與“應奎文會”、楊維楨與玉秀橋,當然也說產業(yè)發(fā)展,水果公園,萬畝蟠桃,而在他口中,農業(yè)產業(yè)同樣融入了文化元素。他是中央黨校的研究生,還擁有助工職稱,四年前受任來這里坐鎮(zhèn),在文化之鄉(xiāng)找到了用武之地,反過來潺潺湲湲的呂巷文脈又滋養(yǎng)了他。
   我們基本上以普通話交流,偶爾夾一兩句土話也無妨,其實全程方言估計也能懂七七八八,金山夾在上海與杭州之間,口音也融入兩地方言。蔣老師說,當地話與(上海)市區(qū)差別很大,不過他說的差別外人難辨,就像北方人難分上海話與蘇州話。市里人牛,標志性語言“阿拉上海人”,凡市區(qū)以外一概謂之“鄉(xiāng)下”,有蔑視的成分。我留意蔣老師、黃書記之間談話,也認真傾聽當地人交談,發(fā)現(xiàn)他們都沒說過“阿拉”,自稱“吾”,發(fā)音與常熟話很接近。聲調大不同,常熟話介于去聲與入聲間,金山話似陽平,調值更接近普通話。元代畫家、詩人王冕有七言絕句《墨梅》:“吾家洗硯池頭樹,個個花開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苯杳纷杂?,表達鄙視流俗,潔身自好的情操。王冕是浙江諸暨楓橋(今屬紹興)人,大概也說“吾”。之前一直以為,也是我多次在課堂上講解這首詩時交代的創(chuàng)作背景:元至正九年至十年(1349-1350),王冕在長途漫游后回到紹興,在會稽山買地造屋,名為梅花屋,此詩作于梅花屋內。據蔣老師考證,這首詩是送給呂良佐的墨梅圖的題畫詩。蔣老師還在《呂巷文脈》自序中,將“只留清氣滿乾坤”升華為整部作品的魂魄。蔣老師所言,更新了我以往的認知。
   腳下這片土地,宋代之前叫璜溪,及至元朝更名為呂巷。自古至今,因一個人物更改名字的地方能有幾多?何況延續(xù)六百多年。
  
   三
   徜徉在呂巷老街,其氣勢與布局尚留宋元古風。我們沿南岸往西,過壽帶橋折返。蔣老師自然而然成為免費向導,一路上,引經據典,娓娓道來。蔣老師為人謙遜平和,骨子里透著學者風范,他當過大學教授、區(qū)教育局長、民辦學校董事長,橫跨多個行業(yè),本以為他所學與歷史或漢語相關,孰料是數學專業(yè)出身,擁有數學研究方面的成果,不由讓人折服之至。一般人都有知識短板,想當年,朱自清以國文98、數學0分被北大破格錄取,這種的傳奇在當下不可能再有演繹。朱自清是偏科學霸典型,厲以寧則是文理兼修典型。厲以寧早年學化學,后學經濟學,是我國杰出的經濟學家,鮮為人知的是在詩詞上同樣頗有建樹。“槳聲篙影波紋,石橋墩,蠶豆花開一路水鄉(xiāng)春。長跳板,小河岸,洗衣人,綠褲紅衫都道是新婚?!边@首《相見歡·儀征新城途中》,填于他上高中時從南京回老家路上,當時才17歲。怎么說,文字、文章、文史,乃蔣老師的副業(yè),細讀他的《呂巷文脈》,文字簡練,詞匯豐富,表達精準,文思又不乏理科的嚴謹與縝密。
   蔣老師讀書多記性好,年代、姓名、地名、人物關系等等,隨便哪個點都能衍生出話題。他說話不徐不疾,步履不徐不疾,就連駕車也是不徐不疾的。每去一處,他首先把相關資料發(fā)在群里,歘歘歘,凡二十來篇,基本都是他寫的文章,有些還沒公開發(fā)表,毫不吝嗇自己的研究成果,有格局有氣量。來不及瀏覽,先存著。聊著走著,他接了個電話突然疾速前行,身形矯健,一溜煙不見人影。浦兄感慨道,看看,(他奔跑)像小后生!兜回來,他身邊多了位年輕女子,遂介紹,作家高艷,恰今日在《解放日報》上發(fā)了篇寫亭林鎮(zhèn)鐘家的文章《鐘鏡芙與博文女?!?,這次準備寫黃公望在呂巷的活動,知道我們在此考察,特地趕過來搭順風車。能在《解放日報》發(fā)長文,厲害!不多會,便見她發(fā)圈:“壽帶橋,建于宋。黃公望,楊維楨、呂良佐都曾從橋上走過。”
   核心區(qū)域保存相對完好,老街依水而筑,前河后街,為水鄉(xiāng)古鎮(zhèn)習慣格局。街道寬不過三米,當年絕不算窄小了。兩側對面有不少老式門面房,有的還有門闥,有的門楣或墻體嵌著磚雕、木雕,遺憾的是路已經不是石板街了。蔣老師說,曾經這一片都是呂家的祖產,可見歷史上呂家有多顯赫富有。他在一處夾弄探身看了一眼玉秀橋,指著一處空地說,之前,這里有一條河,與市河垂直相交,街上有座石拱橋,稱為“春明橋”,當年楊維楨曾坐在石欄上吹鐵笛,多次醉臥橋面上,可惜這條河填埋了,橋自然不存在了。
   元代的璜溪,隸屬松江府華亭縣。松江是偏僻而富庶之地,至南宋后期,其經濟社會發(fā)展可與蘇州媲美,故元代華亭縣升格為松江府。因為偏僻,少受兵燹之災,退職官員、富戶、文士人家多選擇到這里扎堆,歌舞升平,醉生夢死,說避風港也好,說末世風情也罷。而在松江的望族中,呂良佐為第一家族。當時璜溪有呂、夏、邵、倪四大家族,呂家為最。呂良佐不僅是松江首富,而且品行高尚。元末明初,戰(zhàn)亂頻起,當時的松江府薦其擔任華亭尹(相當于縣令),他卻愿以平民身份議事,帶頭疏財,組織鄉(xiāng)勇保障鄉(xiāng)里,黎民得以安生。卒后受人景仰,贊他“老來不作華亭尹,死后仍書貞惠君?!薄皩覅s安東不赴官,黃金多用恤饑寒?!卑焰?zhèn)子改名為呂巷。
   呂良佐也是讀書人,且自幼穎悟,好學多才。曾建造璜溪義塾,供貧而好學的子弟就學,重金聘請楊維楨、魯淵等學者擔任塾師。他有感于科舉取士不足,曾于家中設“應奎文會”,發(fā)現(xiàn)經世之才。請楊維楨、陸居仁品評高低,計受投卷700多篇,遴選出40篇優(yōu)秀作品付梓流布“以傳不朽”,“一時文士畢至,傾動三吳”,其序言便出自他手。
   蔣老師帶著我們來到一處村野。呂良佐去世后,墓志銘由當時的詩壇領袖楊維楨撰寫,文中有“冬十月辛酉,葬瀆之北原”之描述。蔣老師查閱了大量文獻,尋訪村民,實地考證,并由此推斷,該墓葬在呂巷塘之北的原馬村境內。走過一段田間小路,是一處稀稀拉拉的竹林,竹林北邊是平整曠闊的田疇,大片麥苗沐浴在春風里。蔣老師指著田間,說那里便是墓葬遺址,當年四周小河環(huán)繞,墓高三米,五六十年代平土造田時,村民挖出紅木懸棺,從墓志銘上確認墓葬主人,幸而村民懂事,悄悄藏起墓碑,如今存于金山區(qū)博物館。我們停車后場的農家,與東鄰間有一塊閑地,直到河邊無建筑,蔣老師說,此處位于墓地正南,為墓地“南行通道”,不宜建房搭屋,老輩延續(xù)至今,此舉也印證了呂巷百姓對呂良佐的敬重。
   唐宋至今1400多年,呂巷這塊土地上走過多少重量級的人物,曹家、莫家、邵家、夏家等龐大家族,其子子孫孫、枝枝蔓蔓,非富即貴,長盛不衰。即便一個呂良佐,這座小鎮(zhèn)也足以讓我們仰望了。
  
   四
   呂良佐的影響力,離不開楊維楨。楊維楨31歲中進士,初任天臺縣尹,丁憂前任錢清鹽場司令。他個性倔強,不逐時流,任上得罪過不少人,服闕期滿,一直未受起復,內心郁悶。為了養(yǎng)家糊口,一度淪為私塾教師。楊維楨是才子,詩文、書法、音樂均有很高造詣,做這一行如魚得水,隨之聲名遠播,相繼到富春、平江等地游學執(zhí)教,又在玉山立住腳跟,日子漸趨滋潤。至正九年,呂良佐重金聘請楊維楨來璜溪執(zhí)教,楊維楨欣然前往。他們之間的關系遠非一般意義雇主與雇客,是知音,是良友,也是黃金搭檔。呂良佐創(chuàng)辦的“璜溪義塾”需要楊維楨的真才實學支撐,楊維楨講授《春秋》培養(yǎng)學子,同時以文會友引領詩壇,成就了畢生才華的釋放。璜溪是楊維楨的福地,呂良佐是楊維楨的貴人,雖則短短兩年,對他人生走向影響巨大,乃至后來,楊維楨復職并升任江西儒學提舉,反而又回到松江教書,直至終老于此,葬天馬山。
   研究黃公望,同樣離不開楊維楨。楊維楨在《魯鈍生傳》中,說自己畢生有仨知己,張雨、黃公望、馬琬。且不說楊黃之間的詩畫交流,楊維楨曾記錄兩人在璜溪周圍的快意之游:“予往年與大癡道人扁舟東西泖間,或乘興涉海,抵小金山,道人出所制小鐵笛,令予吹《洞庭曲》,道人自歌《小?!泛椭碧旄叩亻煟瑯范鼞n。對了,此行也特地去了金山嘴,便是當年他們出海的地方。
   楊維楨與黃公望惺惺相惜,互為師友。如今把《富春山居圖》推到中國山水畫的巔峰地位,是經過六百多年歷史沉淀的定論,而在當年,楊維楨就稱贊黃公望為“神手”,憑他的眼力顯然不是簡單的奉承,而是藝術鑒賞能力的呈現(xiàn)。
  
   五
   璜溪老街南岸有一棵古銀杏,樹齡600多年,蔣老師說可能由“知止堂”移植過來,不過不確定。之前這里有座廟宇,如今廟宇毀了,樹依然蓬勃。銀杏只是古樹,不是名木,500年以上算一級古樹了,望蔣老師繼續(xù)考證確認。
   回到開頭話題,我寫松江那篇文章時,一直以為黃公望與夏世澤孫子夏文彥熟絡,故而說,松江還有一位知止堂主人夏文彥,與黃公望交往更多,其《圖繪寶鑒》卻說黃公望是浙江衢州人,這就有些費解了。通行的說法,黃公望祖籍松江,本人籍貫常熟,如果隨養(yǎng)父則為平陽。
   蔣老師告訴我,其實,黃公望和夏文彥(父親夏景越)不熟,與他的堂哥夏士文(夏景淵之子)很熟悉。夏世澤有兒子夏景淵,住璜溪,華亭縣之南60里,另外兒子夏景越住泗涇,華亭之東北。
   夏文彥,字士良,號蘭渚生,松江人,祖籍吳興。其從曾祖夏杞為元初首任華亭縣尹,曾祖夏椿在松江發(fā)家致富,好行義舉,被朝廷旌為義士,其祖夏世澤,涉獵經史,倜儻負才,初官嘉興澉浦稅使,做事有方,轉杭州獄丞,哀矜撫慰,平反冤獄,后遷兩浙都轉運鹽使司玉泉場監(jiān)運,慷慨有行誼,百姓為建生祠,人稱夏監(jiān)運。其父夏景越,在泗涇留下巨業(yè),建有清越堂。文彥好古嗜學,蓄書萬卷,風情高簡,嘗官忠翊校尉、同知紹興路余姚州事。擅畫,家藏法書名畫罕有比者,自幼便朝夕玩索,心領神會,加以遊于畫藝,悟入厥趣,是故鑒賞品藻,百不失一。夏文彥應該知道黃公望身世,但最終也被發(fā)配到鳳陽,是故在《圖繪寶鑒》中說黃公望是衢州人,是有意為之,旨在保護黃公望。
   這些話是蔣老師在微信上說的,只涉及夏家未提到“知止堂”,且作知識拓展,故而文中謬誤未加修正。而這次呂巷之行,加上蔣老師的講解,才知“知止堂”有曲曲折折的故事。
   夏家也是松江望族,祖上即寬厚仁義,修補危橋,照顧孤老,捐田創(chuàng)立義塾,饑荒年賤賣米糧、設粥施與窮人。黃公望與夏家三代的情誼與“知止堂”密切相關。黃公望在杭州擔任掾吏時,夏世澤為杭州獄丞,兩人私交甚好。黃公望受張閭案牽連入獄,夏世澤為其奔走伸冤。黃公望出獄后,夏世澤有感于官場險惡,遂生隱退之意,取“愚者不知止,沓者不知止,達者知止”之意,將松江城內“燕處齋”更名為“知止堂”,并請趙孟頫撰寫堂匾。1346年,松江城內失火,燒毀半個松江城,知止堂也未能幸免。災后,夏世澤兒子夏景淵沒有在原址修復知止堂,而是在璜溪老宅設夏氏宗族祠堂,沿用“知止堂”之名。1356年后,夏世澤另一個兒子夏景深的兒子夏頤貞,在泗涇西疇草堂重設“知止堂”,以表不忘先祖,并請楊維楨撰寫《知止堂記》。
   1350年7月,“應奎文會”期間,黃公望來到璜溪,眾人相聚于夏景淵“清潤堂”,趁著酒興,在即將完工的《山居圖》上落款,為表達對夏世澤的敬意,依然署上“知止堂”名號。是故,現(xiàn)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的“無用師卷”上黃公望題款“書于云間夏氏知止堂”,當在璜溪,而非原先的松江“知止堂”。
  
   六
   呂巷那一晚,我們住在白漾民宿。白漾是呂巷的一個行政村,距鎮(zhèn)上不遠。夜行感覺在村道,路外景色掩藏在夜幕中。
   我住在二樓靠西那間,房間很大,還有會客室,不就住一晚么,有些奢侈。房間西面有個陽臺,地上鋪著防腐木板,踩上去感覺有些年頭了。我在陽臺上眺望風景,透過淡淡的晨霧,首先看到對面會館。白墻黛瓦,古色古香,山墻為階梯型封火墻,墻頂裝挑檐屋脊,三四幢排開,挺氣派。這里是村民辦婚喪喜慶的場所,也是民宿招待客人的餐館。李館長在村道散步,估計已經溜達了一圈。浦兄也在不遠處,拍攝門口的大金牛。
   這里是呂巷水果公園的核心區(qū)域。水果公園,整合了呂巷三個行政村的土地及產業(yè)資源,占地10800畝,為中國首個以水果元素為主題的田園綜合體,以“三個百里”紅色旅游、“優(yōu)勢農業(yè)”綠色旅游、“鄉(xiāng)土文化”特色旅游,成為上海市網紅打卡點。中國蟠桃在金山,金山蟠桃在呂巷??上覀儊淼迷缌诵?,春寒料峭,桃花尚未開放,未能一睹花團錦簇、滿目芳菲的盛大場面。姑且留個念想,待到夏秋蟠桃掛果,再來呂巷領略蟠桃盛宴。

共 5932 字 2 頁 首頁12
轉到
【編者按】呂巷位于上海市金山區(qū),因元代名士呂良佐居于此而得名。作者曾幾次與它結緣,這次又應約前往進行實地考察。呂巷風景秀麗,河港縱橫,小橋流水,底蘊厚重,于宋代以前被稱璜溪。呂良佐所在的呂家是松江首富,在元末明初戰(zhàn)亂頻起時,呂良佐仗義疏財,組織鄉(xiāng)勇保護鄉(xiāng)里,黎民得以安身立命,他還建義塾,在家中設“應奎文會”,培養(yǎng)和發(fā)現(xiàn)經世之才。他死后,人們感念他的功績,遂將璜溪改名呂巷。楊維楨曾在義塾擔任塾師,他用自己的真才實學弘揚了呂良佐的善舉和聲名,也培養(yǎng)了大批學子,他還和黃公望交情深厚。一代名家黃公望曾在此為自己的《富春山居圖》題跋,留下佳話。還有松江望族夏家,以及他們的知止堂,都在呂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如今執(zhí)著于呂巷文化發(fā)掘的蔣老師、浦會長以及作者,正在做一件惠及后世的事情,意義重大。而呂巷在當地政府和人民的建設下,以自己獨具特色的旅游資源,稱為上海的網紅打卡地,它正在大步走向未來。一篇內容詳實的散文,讓人對呂巷頓生仰望之心,佳作,流年薦閱?!揪庉嫞洪e云落雪】【江山編輯部?精品推薦202406230016】

大家來說說

用戶名:  密碼:  
1 樓        文友:閑云落雪        2024-06-23 11:22:44
  對呂巷以及跟呂巷相關的人物大都第一次聽說,也因而更說明寫志和讀書的必要。從文字里了解歷史,再到實地去踏勘驗證,這是過程令人神往和贊佩。
   感謝賜稿,祝寫作愉快。
閑云落雪
2 樓        文友:紛飛的雪        2024-06-27 16:05:01
  品文品人、傾聽傾訴,流動的日子多一絲牽掛和思念。
   靈魂對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時光變得更豐盈和飽滿。
   善待別人的文字,用心品讀,認真品評,是品格和品位的彰顯!
   我們用真誠和溫暖編織起快樂舒心、優(yōu)雅美麗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學社團精華典藏!
   感謝賜稿流年,期待再次來稿,順祝創(chuàng)作愉快!
只是女子,侍奉文字。
共 2 條 1 頁 首頁1
轉到
分享按鈕